第26部分(第2/4 頁)
然後說諸侯並起,旨在亡秦,我不敢自愛,但楚王的命令,自己有死而無所辭。
楚懷王想不到會議這麼順利,就呵呵地露出笑的樣子。
輪到項羽講話了,項羽說:“我希望大王作一點重新考慮。”
一下子空氣就緊張了。
宋義忍不住了:“項羽將軍,難道對當次將不滿意嗎?”
“我願意與劉邦一起行動,向西入關。”項羽說。
宋義臉上有點紅,他誤解了,但他咀嚼了一下,把紅給咀嚼掉了。
項羽說:“我的叔叔項梁,晝夜以亡秦為念,治數萬之眾以攻中原,不幸喋血沙場。亡叔之痛,切膚透骨,項羽寢食不能得意,必欲不畏強秦,西行破關入秦,奮報此仇。羽不願北上曲折救趙,願直與劉邦西入關滅秦!”(他願意跟劉邦一起走,他倆還是有感情的。)
很多人竊竊地替項羽哀悼。這個傻小子真是莽撞得可愛了。
要知道,關中地區是秦國本土,地廣兵強,秦軍出關以後,那毀滅性的堅甲利兵和令人窒息的攻擊速度,東殺北搗,有勝無敗,項梁、吳廣、周文欲西入關,都為之折頭嘔血,以一支偏師西去,獨攻關中,去打秦人的老窩,相當於母雞去進攻狐狸,送上門去的肉嘛。雖說先入咸陽者可以被封為關中王,但你不要利令智昏。即便攻進關去,以一支偏師,能活得下去嗎?那是炮灰嘛!當此之時,諸將誰都不願意先攻入關中。劉邦被派主攻向西,已經夠倒黴的了。這個傻小子,偏要跟著劉邦走,你比你叔叔還厲害嗎?也真不要命了。
楚懷王想了想,問:“太僕在嗎?早飯怎麼樣了?”
一個胖胖的太僕趕緊彎著腰,從人群門口遠處喊:“稟告大王,飯已經熟了涼了好幾遍了,領導們開會不要太辛苦了,早可以用餐了。”
大家就忍不住一陣笑。把剛才緊張的氣氛打散了。
楚懷王說:“寡人宣佈,早朝先到這裡,諸將列侯臣僚先退朝列鼎吃飯吧。”
吃完飯,楚懷王把一些參謀和年長的諸將,都召集到小屋子裡去了,楚懷王說:“項羽想要和劉邦西行入關,你們都怎麼認為?”
一些老將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一個很倔的人就帶頭說起來了:“我們吃飯的時候都已經議論了。我一貫看著項羽就來氣!大王不要怪我說話直接,這個項羽一貫是驃悍猾賊,人品很有問題。我舉個例子,大王尚沒有辱臨楚軍的時候,項羽被他叔叔派去西攻襄城,佔領襄城以後,直殺得無遺類也,那可是好幾萬人啊!他經過的地方,無不殘滅。這樣的人能派遣嗎?”
我們說,秦漢之際,掀起了一種屠城的歪風,是以前戰國時代所沒有的。我們知道,一般攻城一方的犧牲往往可以是守方的十倍不止,因為攻方的傷亡非常大,所以出於惱怒,往往會在勝利後屠城。這位老將因此還為項羽創造了一個成語“噍類無遺”。“噍”,就是嚼吃東西。噍類無遺意思是,破城以後,把所有有咀嚼器的生物,全都殺死。
其實,劉邦也幹過這樣的事,劉邦和項羽攻破城陽以後,也屠之。但是,這是楚懷王來了以後的事情,舉這樣的例子,恐怕對楚懷王臉上也不好看。而且老將也不願意說劉邦的壞話,雖然劉邦也屠過城(後來屠的次數似乎比項羽還多),但也許是人緣卻比較好,老將故不願意說。
老將說:“劉邦是個長者,素來寬大,氣量不似項羽那樣小。我們覺得,西攻入關,不能靠硬打,以前陳王勝和項梁將軍,硬打,都失敗了,像項羽這樣硬打,也會失敗的。越是靠近關中的地方,越是對秦比較忠誠的,到了關中裡邊,就更是了。所以必須是改派長者去,扶義而西,向秦本土的父兄講明道理。這些秦本土的人,也被他們的主子搞得很苦,如果這位長者不侵暴,行道義,告諭秦國的父兄脫離他們的主子,或許是可行的。總之項羽不能派,他太驃悍了,如果激怒了秦人,只能誤了大王的好事。”
這位老將口羅裡口羅唆,但說得還似乎蠻有道理。楚懷王聽了,又考慮再三之後,也就不猶豫了。另外,也許楚懷王還覺得,秦國的關中,富庶是天下的十倍,如果項羽被封在這裡為王,那未來就是又一個“暴秦”啊。項羽居關中山河之險固,守財糧之富有,志欲膨脹,以臨山東,他就成了統駕諸侯的皇帝了。總之,有一萬個理由不能冒險讓項羽去。
“為了安慰項羽,我們加封他為魯公吧。魯國這個地方,人最孬種了,而且在東邊,讓項羽去那裡,就萬不能興風作浪了。”——不知是楚懷王想的這個主意,還是老將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