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2/4 頁)
不堪其苦紛紛流入湖廣,寧當乞丐也不願在河南受罪。兩人為這事,爭過來較過去,把感情都鬧得淡薄了。他倒不在乎田文鏡得到了雍正皇帝封的那“模範總督”的稱號,可他從寶親王的話裡聽出了雍正推行新政的決心,覺得田文鏡的“聖寵”已經超過了自己,便有點妒意。他思忖了一下說:“王爺給臣下這點毛毛雨,足見王爺的厚愛之情。說句心裡話。我很喜歡湖北這塊地方,這裡的百姓也信賴我。這次進京後,我要稟告皇上,想請求還回到湖廣來。我要和田文鏡比一比,看誰把地方治理得更好些。王爺,您是臣的少主子,您的學問之廣也是天下都知道的。不知您聽到過這樣的議論嗎?田文鏡衙門裡有三聲:算盤聲、板子聲、嚎哭聲;我這裡也有三聲,卻是琴聲、棋聲、議政聲。兩個三聲,孰優孰劣,請王爺判斷吧。”弘曆聽了這話,高興地一笑說:“好,這兩個三聲確實是有點意思。你們湖廣治理得不錯,連李衛都在我面前誇獎你。你的手下已經沒有遺案,皇上的硃批你也看到了,就不要再滯留了。今天咱們這一見,就算是告別。你給我們主僕弄條船,我們要沿江東下去南京。你也要儘快地去北京,直隸的鄉試還等著你去主持呢,這事可是誤不得的。”說罷,站起身來就要走。
第九十二回 想當初兩人同落難 看今日水火不相容
李衛忙在一邊說:“一條船怎麼能行?至少也要有三條船。你叫這裡的水師提督換了便裝跟著王爺的船暗地裡保護,少主子的安全比什麼都要緊!”送走了弘曆和李衛二人,李紱連忙清理了一下手頭胸事務,便啟程上路趕赴北京。他要趕時間,寧肯多辛苦點,不走水路坐船,而是走了旱路直下襄陽。趕到洛陽時,才剛過完了燈節。算算時日,再有半個月就可抵達北京,他這才放下了心。河南知府羅鎮邦是李紱的會試同年,就殷勤地留他在這裡玩兩天,他也就答應了。晚上,羅鎮邦還請了幾位文士來陪座吃酒。酒過三巡,李紱已是滿面紅光,他說起了來洛陽的感受,“洛陽這地方,兄弟還是第一次來,白天在街頭散步,見這裡商賈酒肆俱全,就是武昌也不能與之相比。交通五省九朝古都,伊闕邙山橫亙其間,真不愧是天府重鎮!下晚我去瞻仰了孔子問禮處,碑倒是很好,可惜碑亭卻破壞得很厲害。我說羅兄,你在這裡當知府,就不知道撥幾文錢來修復一下嗎?”羅鎮邦苦笑一聲說:“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還有周公廟和文廟的大成殿也早就該修了。可是,不瞞制臺者兄,我是羅鍋子上樹——前(錢)緊哪!河南府的養廉銀子,要說比起別的府來還多一些,我是從三品,每年可拿到六千。可是,各種花銷應酬,什麼地方不要錢?我還得留著養家餬口用,不能全花在那些風雅事情上面。要是沒有火耗歸公這一條,我這裡每年至少有十幾萬的進項哪!”李紱說:“鎮邦兄,你也是個死心眼。洛陽是人文薈萃的地方,你從讀書人那裡募捐一些不就有了嗎?”不料,李紱的話剛剛出口,在座的人就都出來叫苦。有的說田文鏡是專找讀書人的彆扭;有的說,他簡直不把讀書人當人看,叫我們和那些泥腿子一塊去修河工,這不是丟盡了斯文嗎?李紱聽出了他們話裡的牢騷,他不想摻和進來。再說,他也不想因為別人的幾句閒話,就得罪了田文鏡。便笑著說:“各位,請不要往下說了,再說就出格了。咱們今天出來飲酒,不就是要取樂嘛,老說這些喪氣的話有何用呢?來來來,我為大家出一個酒令如何?”李紱是客,他說了話,眾人也不便駁倒,便只好隨聲附和。便聽李紱說:“我來說一個'無情對',對上的,自然是贏家;對不上,那可只好請認罰了。其實這對聯是很有意思的,上下聯文意相關,這叫'有情聯';反之,上下聯互不相連,而對得又工整的,就是'無情聯'了。”在座的都是文人,一聽要作對聯,當然是興趣盎然。其中一位年輕人欠身一笑說:“李制臺大名,小子早就聞知了,不知我能否一試?”李紱看了他一下,見他還戴著秀才的頭巾,便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如何不能?我先自飲一杯為敬,請出上聯。”“欲解牢愁惟縱酒;”李紱一笑說:“少年人,你哪來的那麼多牢騷呢?”他略一思忖便答道:“興觀眾怨不如詩。”又一笑解釋說,“你的上聯裡那個'解'字,和我下聯的”詩“字,都是卦名,可卦象又不一樣。這樣對才算得上工,也才能叫'無情對'。”羅鎮邦說:“我也來湊湊熱鬧:日將全昏莫行路;”那少年應聲答道,“蕭何三策定安劉。”李紱大吃一驚,叫道:“好,對得切!真是……”一句話沒有說完,那少年又說:“還可再對一句呢:'果然一點不相干'!”李紱大聲叫好說:“哎呀呀,這般年紀,就有如此才華,真是了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