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只有那些有知識的辦網路的年輕人,才狂熱地相信網路真能顛覆世界。
據保守統計,2000年1月至3月期間,位於北京建國門的一家五星級飯店,平均每天有兩家網站在這裡舉辦開通新聞釋出會。北京最老牌的一個IT電視欄目的攝像說,那一陣他經常一天趕幾個會,最多的一天達到12個,回到家裡腰痠腿痛,做夢都盡是有關網路公司釋出會的,嚇得一次次從夢裡醒來,後來落了個晚上總是做惡夢的毛病。
網路公司新聞釋出會如此頻繁,當然樂壞了飯店的銷售人員,也樂壞了那些不停叫累的公關公司,還樂壞了一些收紅包的跑會記者。另外,基於此,一種新的職業——“會蟲”也應運而生。
一些無業遊民從飯店清潔工那裡探得開會有紅包的寶貴“資訊”,一下子悟出一種生財之道:忍痛花個百把十元,買件乾淨的衣服,終日在飯店門口遊蕩,看到有網站釋出會召開,就趁人多眼雜,在門口處遞上一張印著某名牌小報的名片,一個紅包輕易就到了手。網路公司當時實在是風起雲湧,招聘員工也有些飢不擇食,很多職員都是扛了個本科學歷,就站在釋出會門口充當內行,結果被民工騙走幾個紅包,自然也就在所難免。聽說那些得了手的“會蟲”,有時還會給飯店清潔工支付“資訊費”,看來也是一行有一行的規矩。
“千年蟲”、“會蟲”和“網蟲”,都有一個“蟲”字,有點象“害蟲”。
(寫到這裡,看到老同事留一刀發來的一則笑話,用的還是繁體,現把它翻成簡體,獻給大家。)
不知各位有沒有聽過一個傳說,
在午夜十二點時,拿起電話撥12個0,
這樣就可以通向冥界,
這讓我想起一件事,
我在國中三年級時,因聯考將近而常常熬夜,
可是總是不專心,想東想西的
有一次,不知為何就想起了這個傳說,
在好奇心作祟之下就想試試看,
而且我還算好了時間,在手錶的秒針一指向12點時,
立刻拿起電話連按12個0,
結果。。。。。。。。。。。。。。。。。。。。。。。。。。。。。
?
?
?
電話那頭竟然真的傳來一個女孩子的聲音,
而且她還用一種冰冷的聲音,告訴了我一個驚人的事實
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她說:
……
……
“您撥的這個號碼是空號,請查明後再撥,謝謝。”
這個笑話總給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於是又記起一則刊登在一份叫《藍色e象》的內部刊物上的幽默——
郵政時代的寒暄:見信如面,此致敬禮!
電話時代的寒暄:她是哪位?他人不在!
呼機時代的寒暄:速回電話!生日快樂!
手機時代的寒暄:她在哪?打錯了!
網路時代的寒暄:她是誰?她是男的還是女的?
後網路時代的寒暄:有人嗎?她是人嗎?
這則幽默讓我看完後感到有點脊背發涼。總而言之,那時整個中國的網路界都有點瘋了。這個“瘋”的定義是一個非常有資格的網路前輩下的,這位女士在一個公開場合對媒體說:“我在國外呆了幾個月,剛下飛機,就覺得國內的風有點異樣,回來一看,發現大家辦網站真是瘋了。”她的這個“瘋”字同樣給了我異樣的感覺,也許當時這位女士根本就不是這麼說的,但我從她這兒找到了“瘋”的這種感覺。
她好象是說中國辦網站有點熱過了頭。
例證之一:
鄰居某男孩只有十五歲,放假沒事在搗騰網站,後來這個網站被一個有名的網路公司收購,你猜猜,收購價是多少?450萬人民幣!夠你活一輩子的。
例證之二:
中國高校中一直流行著“託派”、“鴛鴦蝴蝶派”、“麻派”。90年代初,比爾。蓋茨一下子成了神話,大家爭相效仿,離中關村近一些的高校誕生了一個新名詞叫做“上街”,就是去幫中關村的小老闆扛箱子賣電腦、攢機器、開發軟體,搞一點小創收,然後夢想成為下一個蓋茨。不過實話實說,“上街”這個詞實在有些老土,因此還不能與“託派”、“鴛鴦蝴蝶”這樣悠雅的名詞擱在一起。到了90年代末,比爾。蓋茨慢慢不靈了,大學生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