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1/4 頁)
張副旅長的文化教員,從今天起,我辭職嘍。往後你就是他的老師了。給你一個任務,在一年之內,你包教他能讀書看報,能寫簡單的文章。這個艱鉅的任務,你同意嗎?同意,就請乾這一杯。”劉浩羞答答地站起來,和羅政委碰杯,一口把酒喝了下去。以後張仁初和劉浩互相幫助,張仁初不但仗打得更好,文化水平也明顯提高。
1942年冬天,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候,張仁初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在反“掃蕩“的途中生的。是個女孩,取名康蘭。有雙重含義:在抗日戰爭中誕生,在革命軍隊的懷抱中健康成長。康蘭出生後,從不哭鬧,在挑筐裡和馬背上度過一個又一個行軍的日日夜夜,在炮火硝煙中長大。康蘭小小年紀曾經歷了一場九死一生地劫難,當時條件艱苦,部隊很多人患了瘧疾和傷寒,小康蘭也未能倖免,一場傷寒把康蘭折磨的骨瘦如柴,奄奄一息。是媽媽喂下的一匙匙糖開水才艱難地把她從死神手裡奪了回來。
1944年,劉浩生下第二個女孩,取名叫玉蘭,因經常行軍打仗條件十分艱苦,躺在挑筐裡的小玉蘭行軍時常常啼哭,容易暴露目標。張仁初和劉浩商量,只好把玉蘭寄養在老鄉家裡。直到4歲才從老鄉家接回來。以後,張仁初有陸續添了勝蘭、南征和海平三個女兒。這時條件比較穩定,部隊有了後方託兒所,因此生活條件比較好。這五個女兒,她們生在炮火中,長在紅旗下,從小看慣了部隊長長的行軍行列,聽慣了雄壯而嘹亮地軍歌,從小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在人民軍隊的大家庭中茁壯成長。建國後的1954年到1955年,兩個兒子紅軍和保軍先後出生。終於有了男孩,張仁初夫婦倍加珍愛。生活條件與戰爭年代相比已有天壤之別,紅軍和保軍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受到更好地教育,他們的童年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但是文化大革命的發生使兄弟倆小小年紀就中止了學業,參軍入伍,經歷了一場艱苦的磨鍊。
如今,張仁初的七個孩子早已長大成人,姐弟七人均已結婚生子,有了各自幸福的家庭。他們都曾子繼父業,一身戎裝。如今仍有四人穿著國防綠。現在,張仁初的孩子們中,有高、中級軍官、國家幹部,專家、教授、飛行員、經理。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聰明才智,創造事業的輝煌。每逢節假日,姐弟七人及他們的家人常常歡聚一堂,交談生活和工作情況,享受生活樂趣,一幅歡樂興旺的景象。
進駐濱海 開展整風運動
1941年3月,一一五師師部和中共山東分局進駐濱海地區。濱海地區位於山東東南部,東瀕黃海,西鄰沂河,北起膠濟鐵路,南至隴海鐵路。為擴大濱海抗日根據地,一一五師決定發起青口戰役。青口在贛榆縣東南,對從海上聯絡華中和膠東非常重要。張仁初協助旅長曾國華指揮青口戰役,教導第二旅第四、六團在山縱二旅一部配合下,經過六天激戰,攻克海頭、大溝等十餘處據點,一度攻下青口和下口,解放了從下口到拓汪之間的海岸線和大片地區。斃傷日偽軍800多人,俘虜偽軍800人,繳獲大批武器和軍用物資。青口戰役是一一五師教導第二旅在山東縱隊二旅配合下對日偽作戰的第一次大勝利。
1941年至1942年,日軍增加了對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掃蕩”次數,從開始出動上千人到後來出動萬人以上,採取“分割槽圍攻”“拉網合圍”“鐵壁合圍”等殘酷手段,妄想消滅日益發展的抗日力量,山東的抗日戰爭進入了艱苦的階段。一一五師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開展反“掃蕩”鬥爭,教導二旅活動於濱海南部,為了提高軍政素質,給日蔻以更大的打擊,於1941年下半年進行第五期整軍。1941年8月,張仁初任教導二旅副旅長兼抗大一分校校長,負責訓練班、排、連級軍政幹部。張仁初堅持從嚴治校的方針,對學員的思想教育和作風培養抓得很緊,經常深入第一線,聽取意見,指導教學。有時還親自任教,做示範。至1942年4月,培訓學員1000多人。學員回到部隊後,軍政素質都有明顯提高,各部隊對學校反映很好。
自1942年春開始,中共在全黨進行了歷時代三年、影響深遠的整風運動。1942年2月毛主席做了《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的報告。同年6月張仁初到山東分局高階黨校第二期學習。歷時七個月,學習整風檔案,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進行整風。張仁初對黨記憶體在的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等不正之風及其危害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照檢查了自己存在的某些輕視知識分子的思想、經驗主義、本位主義和個人英雄主義等思想,提高了馬列主義水平,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