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1950年1月.第139團開赴貴州仁懷地區,執行剿匪任務。一年中,作戰2490多次,殲匪20300多人。
1951年9月,第139團奉命入朝作戰.擔任保衛朝鮮東海岸的第二梯隊任務。1953年1月,開赴順川、慈山一帶,執行反空降、反登陸陣地築城任務。同年6月,開赴“三八”線。1958年4月,勝利回國。
1985年7月,在全軍精簡整編中,139團改編為陸軍第16集團軍47師139團。
1998年整編裁軍,步兵第47師退出現役,第139團改歸第46師建制。
注:步兵第139團發展沿革很複雜,尤其是在平江起義後至改編為紅四軍30團1營期間,有的資料顯示上井岡山編為30團的是紅五軍4、5縱隊,第1、2、3縱隊由黃公略率領活動於平江、瀏陽、修水、銅鼓、武寧、萬載一帶,一九二九年四月十二日,合編為湘鄂贛邊境紅軍支隊,九月初,根據中共湖南省委指示,與紅五軍主力合編,仍稱紅五軍。本文暫取47師師史的說法,139團被有人稱為平江起義第一團亦來源於此。
一、成立之初
紅4師1937年8月改變為115師3443旅686團。團長李天佑,副團長楊勇,參謀長彭雄,政治部主任符竹庭。
1938年3月初,343旅長陳光擔任115師代理師長,686團長李天佑代理343旅長,楊勇擔任686團團長兼政委。
1938年4月,一營長張仁初擔任副團長,曾思玉擔任政治處主任。曹燦章擔任政治處副主任。
1939年進入魯西后團部一分為二:團長楊勇和師部教導大隊長何德全、師直屬政治處主任歐陽文等帶領3營和警衛營兩個連開闢魯西,副團長張仁初擔任686團長,三營教導員劉西元擔任686團政委,參謀長彭雄,政治處主任曹燦章。
1、 李天佑的平型關戰鬥
在李天佑的軍事生涯中,值得大寫特寫的一筆莫過於抗日戰爭中的平型關戰鬥。儘管此戰殲敵不多,但其歷史意義卻是深遠和長久的。平型關戰鬥時,李天佑擔任主攻團六八六團的團長。
百色起義後,李天佑先後任紅七軍特務連副連長、連長。1931年7月,李天佑隨部隊進入中央蘇區,歷任團長、師長,參加了第三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長征中,李天佑率部擔任軍團前衛,在廣西灌陽新圩阻擊國民黨軍兩個師,激戰三晝夜,掩護中央機關渡過湘江。到達陝北後,李天佑指揮部隊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戰役。
七七事變後,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李天佑被任命為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團長。該團副團長為楊勇、參謀長為彭雄。
改編就緒,八路軍一一五師分兩路梯隊奔赴抗日前線,一路開往晉西北,一路開往晉東北。李天佑率六八六團為師晉東北梯隊先頭部隊,直插五臺。
9月22日,日軍第五師團一部進佔平型關以北地區。23日,八路軍總部命令一一五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的日軍。
接到命令後,一一五師師長林彪命令:六八五團在平型關東側,六八六團在平型關西側,伏擊日軍。
當天黃昏,兩個主攻團迅即出發,連夜趕到了離平型關30多里的冉莊。
24日晨,平型關方向傳來隆隆的炮聲,偵察參謀氣喘吁吁地跑回來報告,說日軍大隊人馬向平型關運動來了。傍晚,師部決定:今晚12時部隊出發,開往平型關伏擊日軍。
當天夜裡,天空陰雲密佈,下著傾盆大雨。李天佑率領部隊按時出發,天亮後到達了預定位置。
平型關方向的炮聲一陣緊似一陣。李天佑和楊勇一同到前線指揮所去觀察,發現前面是公路,兩旁是山。李天佑摘下望遠鏡對楊勇說:“隱蔽得很好。”
這時,山溝裡傳來了汽車的馬達聲。車隊載著日軍士兵和軍用物資開往平型關。公路上有的地方泥漿很深,道路不好走,幾百輛汽車在興莊至老爺廟之間的公路上停了下來。後面的隊伍還在往前擠,人、馬、車擁擠到一塊,真是一個開火的好時機。李天佑抓過耳機詢問瞭望哨:“敵人全進伏擊圈了嗎?”
“通靈丘的公路上已不見敵人了。”
李天佑撂下聽筒,馬上派參謀去報告林彪。
參謀走後不久,敵人突然向兩側山上開槍掃射。李天佑和楊勇交換了一下驚異的眼色:怎麼回事呢?難道被日軍發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