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野戰軍8師23團、華野3縱8師23團。該團戰鬥力很強,尤其善長山地作戰和攻堅,在洛陽戰役中該團1營首先突破洛陽東門城防獲“洛陽營”稱號。該團有115師686團2營營部及7、8兩連的基礎,是8師主力團,亦是22軍主力團。
1949年2月,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第8師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第65師。其前身為1945年9月由魯南軍區主力3團、5團組建的山東軍區第8師,1947年2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第8師。該師是華東野戰軍少有的有115師老紅軍連隊基礎的部隊,尤以善於攻堅聞名華東,被譽為“陳軍長袖子裡的小老虎”,陳老總稱其“始終是很好的頭等兵團”。該師成立後,參加了界河、兗州、棗莊、韓莊、泗縣、宿北、魯南、萊蕪、泰安、孟良崮、沙土集、金剛寺、洛陽、開封、濟南、淮海、渡江、解放浙東南沿海島嶼等戰役戰鬥。在多次戰役戰鬥中擔任主攻任務,為戰役的全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第三野戰軍的主力師,兩任師長王麓水、王吉文先後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洛陽戰役中,23團(195團)1營首先突破東門,被華東野戰軍授予“洛陽營”榮譽稱號。淮海戰役中,“洛陽營”與中野“襄陽營”並肩作戰,一舉消滅黃維兵團的“威武團”,使敵中心據點雙堆集完全暴露在我強大的火力之下。1958年4月,65師改編為舟嵊要塞區定海守備區。1963年11月定海守備區撤消,1967年6月恢復,1976年5月又撤消。第194、195團分別發展為如今的舟山守備區海防第17、18團。
在美麗富饒的舟山群島上,有一支英雄部隊在日夜守衛著祖國遼闊的海疆,這支英雄部隊,就是我軍歷史上著名的“洛陽營”,現南京軍區舟山警備區守備第1營。
歷史沿革
“洛陽營”的前身是由蘇魯支隊、邊聯支隊改編的115師教2旅5團1營,後為魯南軍區第5團1營;
1945年9月編入山東軍區第8師,為23團1營,後稱山東野戰軍8師23團1營、華野3縱8師23團1營;
1949年2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第65師第165團第1營;
1958年改稱舟嵊要塞區第1營;
1985年改稱舟山警備區第1營。
成名之戰
1948年3月,洛陽戰役打響。1營擔負進攻洛陽城東門任務。
河南洛陽為國民黨軍戰略防禦重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洛陽城東門又是全城守備重點,由國民黨青年軍第206師守備,工事堅固,城門封堵,城外設有鐵絲網、拒馬、外壕等多重障礙。第1營經過新式整軍運動,官兵士氣高昂。受領任務後,多次偵察城防設施,廣泛開展軍事民主,詳細研究進攻方案,反覆進行爆破和突擊演習。11日19時攻城開始,該營3個連隊在強大炮火掩護下,緊密配合,連續突破18道工事障礙,炸開兩道城門,首先攻入城內。國民黨守軍組織炮火猛烈反撲,營長張明帶傷堅持指揮,全營官兵頑強抗擊,打退守軍數次反撲,鞏固住突破口,為後續部隊開闢了進攻道路,對戰役的勝利起到重大作用。
1948年7月7日,中國共產黨華東野戰軍前線委員會授予第1營“洛陽營”榮譽稱號。
卓越功勳
該營擁有八路軍115師686團的老底子,基礎紮實,作風硬朗,戰力強悍,參加過山地平原的進攻防禦作戰、大城市的攻堅戰、突破江河及渡海作戰,適應各種條件的作戰,尤其擅長攻堅作戰,是195團、65師乃至整個22軍的主力營。
該營自1945年組建後,轉戰17個省區,參加大小戰鬥六百餘次,先後湧現出了“首先突入棗莊第一連”、“爆破模範排”、“陳金合班”等19個英雄集體和捨身炸敵地堡、被陳毅元帥譽為“徹頭徹尾的共產主義戰士”的陳金合,寧死不屈的鐵人軒廣盛,機智勇敢、單人俘敵一個連的青年英雄安保全,華東一級戰鬥英雄張明等一百餘名戰鬥英雄、六百餘名功臣模範。
該營在宿北、魯南、泰蒙戰役中,出色完成任務。1949年 4月,參加渡江戰役,在安徽蕪湖地區渡江後,進軍浙東,和兄弟部隊一起,解放餘姚、寧波,肅清穿山半島殘餘國民黨軍。7月,攻佔象山。8月,攻佔大榭島和梅山島。10月初,攻佔金塘島。1950年5月,攻佔定海本島和岱山、長塗等島嶼,解放舟山群島。之後在舟山群島長期駐防,拱衛東海前哨。
進駐舟山後,該營繼承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