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運動會期間,中國還派了一個雜技團到柬埔寨演出。按說雜技團去是為運動會助興的,但也是因為受到國內“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結果把文娛演出弄成了宣傳世界革命。在每場演出後演員們都要高喊口號:打倒美帝,打倒蘇修,打倒各國反動派。而且在這些人眼中,柬埔寨政府也被歸於各國反動派的範疇之中。
那一年,吳建民已經27 歲了,特別是經歷了外交戰線的六年洗禮,他對一些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他覺得雜技代表團在柬埔寨這麼搞不太合適。自己剛隨張茜訪問柬埔寨不久,從中感受到中柬穩定的關係所具有的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此刻兩國關係友好,可這樣一鬧豈不是要引起柬埔寨方面的反感嗎?不是把外交戰線付出的辛勞都抵消了嗎?
在返回祖國的飛機上,吳建民忍不住對黃中講:“雜技團搞得太‘紅’了。”黃中比吳建民老成得多,而且一直有點心事重重的,但此刻他也冒了一句:“不知道他們是要革命還是反革命。”
在飛機快在廣州降落的時候,黃中突然跟吳建民說:“麻煩你回到北京,給我家裡打個電話,就說我已經回到國內了。”吳建民開始不明白,他為什麼不可以自己給家裡打電話。
到了廣州,他們一下飛機,一群人就衝了過來,把黃中抓走了。原來,黃中對可能出現的遭遇早有思想準備。吳建民給黃中的家裡打了電話,但從此以後他再也沒見過黃中,也再沒有聽到過有關黃中的任何訊息。
胡啟立說:“你以後找物件可得找個子高一點的。”/周恩來說:“這個女孩子發音、念稿子還不錯……”/舞會上,施燕華主動邀請吳建民跳了一次舞/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愛情(1)
從1966 年仲秋到1967 年初春,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尋常、讓許多人熱血和冷汗瞬間切換的時期,而本書主人公吳建民的愛情,也恰在這一時段瓜熟蒂落。在這樣一個複雜的背景下,原本該是溫馨浪漫色調的愛情,卻被新增進絲絲苦澀悽迷的滋味。
吳建民回顧說表白愛情首先跨出第一步的是他。然而在此之前,施燕華卻幾乎總是後腳接前腳地追隨著吳建民。1958 年,在吳建民就快要從北京外語學院畢業的時候,施燕華考入了這所學校,他們在互不相識中做了短暫的校友。1965 年,她又幾乎是踩著吳建民的腳印,相繼來到共青團中央和回到外交部。
在吳建民的組織關係還沒有完全轉回外交部的時候,施燕華恰被借調到團中央,參加接待外國青年代表團的工作。他們在團中央相遇,偶爾還有工作接觸,吳建民遂得知施燕華是自己的校友,也被借調到這裡當翻譯。
當時團中央有些檔案要翻譯成法文,發出前會拿給吳建民看一看。
他發現有些法文到英文、法文到中文的翻譯工作,也有施燕華的一分辛勞。吳建民心想,她是專攻英文的,還能懂點法文,挺愛學習的嘛。
接著,團中央裡關於這個女孩工作蠻好的評價也吹到吳建民的耳朵裡,他對施燕華有了好印象。他留意了起來,這個女孩子個蠻高的,眉清目秀,胡啟立那句“你以後找物件可得找個子高一點的”玩笑話,不油然浮出潛意識。而此時的施燕華,也對吳建民留下了點滴影象,“穿著海魂衫,吃飯的時候會敲著飯盒去食堂,依然學生模樣……”
到了外交部翻譯處後,吳建民施燕華在同一個小單位,接觸更多了。施燕華在北外學了五年英語,又師從英語教學泰山北斗級的教授周珏良、許國璋、王佐良等,讀了兩年研究生。她不是那種死讀書的人,比較注重效率和科學的方法,在學校就是老師喜歡的學生,到外交部後,業務上很快就得到認可。周恩來第一次聽她翻譯後,對英語口譯的負責人冀朝鑄說:“這個女孩子發音、念稿子還不錯,就是語調平淡了一點。你們好好輔導她。”
除了業務獲得好評外,施燕華還是個勤奮好學、工作積極肯幹的人。打字本不是口譯人員的事,施燕華讀研究生時就學會了打字,時常默默地攬過分外的工作。她到翻譯處不久,就被推選為團支部的委員,後來又擔任了副書記。而來到翻譯處的年輕黨員吳建民,被黨支部安排為團支部的書記。在中國共青團的章程裡是這樣寫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因此共青團的團委書記、團支部書記,一般都由共產黨員來擔任。
青年人的活動比較多,書記和委員、書記和副書記,要經常研究和討論青年工作,他們常在一起,有名正言順的理由。有一次,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