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頁)
提到年齡問題,使我感覺到:周、毛二人都知道他們的日子不多了。
他們兩人的苦惱可能是共同的;但是,他們的眼界和使命卻不相同。
在他們的最後年月裡,這兩人也不是向著同一目標前進的。據說,在周恩來的晚年,後來被稱為“四人幫”的幫派要迫使周恩來下臺,這可能還得到毛澤東的默許。周恩來預料毛澤東死後可能會出現權力之爭,因此,他一聲不響地把支援他的政策的人儘可能多地安置到重要的崗位上去。毛澤東的晚年則是在一種預想不到的、時而倒向政治派別的這一邊,時而倒向那一邊中度過的,並在這種搖擺的過程中,給中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在一段時期裡,毛澤東支援溫和的講究實際的派別;但時過不久,他又變得不耐煩了,聯合起極左分子,發動另一場小規模的文化大革命。最後,他把自己也否定了。
在1976年的幾個月內,這兩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相繼去世了。他們兩人都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周恩來的政策在身後得到了繼承,毛澤東的繼承人卻競相拋棄毛澤東主義。
假如沒有毛澤東,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就會缺乏一種神秘感——它不僅吸引了那些征服中國的、狂熱的支持者,也鼓舞了世界億萬人民。但是,毛澤東象大多數革命領導人一樣,只善於破壞,不善於建設。
周恩來也能夠進行破壞,但他很有才幹。他不是光能管理廢墟的人,而是能夠進行建設,這在革命領導人中是罕見的。
他既能維護過去留下的最美好的東西,又能為未來建設一個新社會。
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革命之火可能不會燃燒起來;如果沒有周恩來,中國的革命則可能會被燒燬,只剩下一堆灰燼。
中國革命能否繼續生存下去並搞得越來越好,而不是越來越糟,最終將取決於中共現行領導人的決策,看他們能否象周恩來那樣,更多的是作為中國人行事,而不是作為共產黨人行事。如果他們確實能夠這樣做,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將無需擔心北方的蘇聯、南方的印度、東北方的日本,甚至毋需擔心東方的美國。擁有十億世界上最有才幹的人民和巨大的天然資源的中國,不僅將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8、一個嶄新的世界——變動時期的新領袖們
在1940年總統選舉中敗給羅斯福、並希望在1944年再次參加競選的溫德爾·威爾基,於1943年出版了一本書,名為《一個世界》。此後,該書的內容大多已被人們所忘卻,唯獨書名還被記憶猶新。這本書用兩個詞歸納了現代的一個基本現實,即我們是第一次真正地生活在“一個世界”中。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哪個部分可以遠隔塵世,不受其他地區的騷亂的影響了。
威爾基寫出《一個世界》以來的四十年中,世界上發生了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為巨大的變化。今天,如果對全球再作一次概括的話,可以稱之為“一個嶄新的世界”。
我們生活的這個新世界,是一個由新人組成的世界。現在,百分之七十的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
這是一個新興國家的世界。1945年建立聯合國時,只有五十一個成員國。現在,它已擁有一百五十多個成員國。其中有二十六個成員國的人口比加利福尼亞的聖約瑟還少。
這是一個富於新思想的世界。戰後大部分時期內,存在著一種過分簡單化的趨勢,即把整個世界劃分為兩個部分:共產主義世界和自由世界。由於蘇聯人和中國人之間發生了嚴重的分裂,今天,共產主義世界已不再是一個堅實的集團了。自由世界也是如此。各種型別的政治、經濟和宗教信仰,正在全面爭奪新興國家的人心。
這是一個由於核武器的出現而改變了戰爭性質的世界。大國之間的全面戰爭作為推行國策的一種工具來說,實際上已經過時了。甚至連世界戰爭這個概念本身,以及伴之而來的、在這類戰爭中獲勝或失敗的想法,也都變得幾乎是無法想象了。
但是,隨著世界性戰爭危險的減少,小規模戰爭的危險卻在增加。一個大國已不再能夠滿有把握地對另一國提出警告說,如果它在外界進行侵略,必將同時冒遭受核報復的危險。
本書以顯著地位描述的那些領袖們,都是屬於一個特定的、史無前例的時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現代史上翻天覆地的重大事件之一。它釋放了必將持久地改變著世界的各種能量,迎來了核時代。它結束了西歐各國對地球上其他地區的統治,推動著老殖民帝國瓦解的程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