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到武漢,找到了第二師政治部主任曹壯父,請求指示。
曹壯父問明瞭黃克誠在團裡的各項情況後,認為黃克誠一時還沒有什麼危險,便要他先回去,三個月內,一定派人與他聯絡。
黃克誠奉命返回駐地。
恰在此時,一封家書傳來,令黃克誠陷入悲傷中。原來,他的好友黃庭芳被反動派殺害了!黃庭芳是他學生時代的好友。想當年,兩人籌組“永興旅衡學友互助社”,一同尋找共產黨,一同加入黨組織,後來一同進入中央政治講習班。如今,故人逝去,心痛不已。
形勢在不斷惡化。
7 月15日,汪精衛發動了反革命政變,瘋狂叫囂“寧可錯殺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網”,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南國天昏地暗,血雨腥風。
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
黃克誠對於唐生智的舊軍隊完全失去了信心。
三個月很快過去了。黃克誠望眼欲穿,黨組織仍然沒有派人與他聯絡。
黃克誠真有些擔心失掉黨組織關係了。10月的武漢,霧靄低垂。
街上行人稀少,軍警荷槍實彈,來回走動。整個武漢已經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黃克誠離開部隊,來到武漢,已經有許多天了。尋找黨組織,是他再返武漢的惟一目的。
這些天來,他不顧危險,天天在街上“閒逛”,希望碰上熟識的黨員同志,與黨組織取得聯絡。好在他身著唐生智部隊的軍裝,不致引起敵人的注意。
共產黨員被殺、脫黨的訊息天天出現在大小報紙上,但黃克誠絲毫不為所動。
在一個霧氣瀰漫的傍晚,他又來到街上,四處“閒逛”。當他走到江漢關附近時,迎頭而來的一個過路人引起了他的注意,此人似曾相識!
突然,一道靈光閃過,他記起來了,此人叫何家興,是四川人,留法勤工儉學時加入共產黨,後來他還去莫斯科學習過。黃克誠按捺不住心中的驚喜,緊走幾步,一把拉住了那人的衣袖:“家興兄!”那人先是一驚,猛抬頭,認出了黃克誠。但是,他稍猶疑片刻,一言未發。
黃克誠知道,他對自己有所顧慮,非常時期嘛。於是,黃克誠悄聲道:“我是專為找黨組織而來武漢的,你知道不知道黨組織的下落?”
黃克誠開門見山。
何家興聽完,下意識地往四周看了看,發現沒有人注意他倆。他順手從身上掏出個小本子,撕下一頁,匆忙抽筆寫了一行字,然後迅速塞到黃克誠手裡,一扭頭走開了。黃克誠趁四下無人,展開紙條一看,上面寫有一個地址。黃克誠明白,這是接頭地點。
第二天,黃克誠趕往紙條上寫的那個地點。
在武昌長江邊的一條小街上,黃克誠終於找到了接頭人。相互一見,大家不禁喜出望外。原來,接頭人黃克誠認識,是他在中央政治講習班的同學劉鎮一、朱國中夫婦。在喜悅的重逢裡,黃克誠接上了組織關係。
幾天後,黨組織派人來到黃克誠的住處,交給他一封組織介紹信,派他到長沙,與湖南省委接洽聯絡,參加湖南地方黨的工作。
黃克誠離開武漢,徑赴長沙。
然而,黃克誠來到湖南後,一切並不順利。
黃克誠先在長沙與省委接上關係,等待省委分配工作。幾天後,省委介紹他去衡陽,找湘南特委。
在衡陽的一個小商店裡,黃克誠按預定接頭辦法前去接頭時,對方不肯與他接頭。
黃克誠十分納悶,回到住處仔細一想,不禁笑了:自己身穿一身國民黨軍裝,誰敢輕易相信自己,與自己接頭呢?!如今,這副行頭,不像在武漢,派錯了用場。黃克誠便幾次三番去接頭處,與對方搭話,但人家不理不睬。
黃克誠真是沒了辦法,現在自己該如何是好呢?黃克誠最後決定,先回家鄉永興。那裡熟人多,說不定能找到當地黨組織,然後再設法與上級黨取得聯絡。
一生剛正耿直、嚴以律己的黃克誠在回顧大革命失敗前後自己的表現時,用樸實而率真的筆觸剖析道:回顧大革命失敗前後這段歷史,深感自己的政治水平大低,思想幼稚,在許多問題上都帶有盲目性,更不懂得階級鬥爭的複雜性和革命運動的曲折性。因而,我對大革命失敗,對蔣介石、汪精衛、唐生智等相繼叛變革命,毫無思想準備。當時,我曾對陳獨秀頗為迷信,以為此人很有本事,在黨內很有威望。但後來的事情告訴我,陳獨秀所推行的右傾投降路線,正是大革命失敗得如此慘痛的原因之一。……而我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