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42年來到了。華中局書記劉少奇奉命調回延安黨中央工作。臨行前,他主持召開了華中局擴大會議。
華中局各區和各部隊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劉少奇代表華中局作工作總結及今後任務的報告,陳毅作軍事建設報告,黃克誠作政治工作報告。
黃克誠一直從事部隊政治思想工作,這時又兼任蘇北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因而他結合工作實際,立足華中全域性,針對當時的具體情況,受華中局委託,作了一次深入淺出的政治工作報告。
黃克誠著重講述了目前軍事建設中的政治工作問題。
他從部隊政治工作,根據地政治工作,友軍政治工作和敵偽軍政治工作四個方面分別進行了闡述。
黃克誠特別強調了在幹部問題上應當注意的兩個方面:使用幹部和愛護幹部。黃克誠認為,使用幹部方面,應當注重德才兼備,注重幹部的黨性、知識和獨立工作能力。在愛護幹部方面,不僅要關心他們的生活與健康,使之能夠在艱苦的經濟條件和嚴酷的戰爭環境中勇挑重擔,堅持工作,尤為重要的是,要從政治上來愛護幹部,平時發現幹部在思想上出現不良傾向的苗頭,就要及時進行教育、批評、幫助。不應平時不關心,或者平時看到幹部有什麼問題當面不說,記在心裡,到時候再一起算總帳。另外,黃克誠還指出,在審查干部和鋤奸問題上,一定要區別對待,信證據不輕信口供,寧可錯放,也不可錯殺。應當注意隨時糾正違反政策、刑訊逼供的現象。
黃克誠的報告得到與會同志的廣泛贊同,華中局把他的報告,作為華中我軍政治工作的綱要,發表在刊物《真理》1942年第八期上。
關於使用和愛護幹部問題,黃克誠是這樣講的,也是這樣做的。後來,在華中局開展“搶救”運動時,黃克誠頂住壓力,堅決反對逼供信,保護了一批幹部。
漣水縣東北鄭潭口。
鄭潭口是一個小鎮,恰好位於一帆河與完蠻河交叉處。雖說是小鎮,但它是蘇北根據地鹽阜與淮海兩區聯絡的紐帶,也是日偽軍大新集、新安鎮等聯成一線的據點之咽喉,因而戰略位置顯得十分重要。
8 月,國民黨頑軍韓德勤,借日軍對蘇北“掃蕩”之機,趁火打劫,向新四軍發動進攻,企圖分割蘇北抗日根據地,策應東犯頑軍。鄭潭口,成為頑軍精心構築的“模範工事”。
整個小鎮被建成了一個東西三百米、南北五百米、四周又用五六米高的圍牆圍起來的據點。
南、北、西三面是兩米厚的夾壁牆,人可以自由行走,同時又設有對內對外射擊孔。夾牆每隔一段再用隔牆分開。圍牆下面是挖築的地道,地道同鎮內九十多個地堡、暗堡、炮樓相連。
鎮內還有一座高達十幾米的中心炮樓,由周圍六個炮樓拱衛。圍牆外是四道防線,一帆河又成為一道天然防線。真可謂“銅牆鐵壁,固若金湯”。
9 月,黃克誠等經過商議,決定拔掉這枚楔入我蘇北根據地的釘子。
在軍部支援下,黃克誠親自召八旅二十二團團長張天雲佈置任務,面授機宜。
“老頭子呢?”張天雲接到命令,大汗淋漓跑到師部,悄聲問哨兵。
“老頭子”是三師同志對黃克誠的稱呼。黃克誠參加革命時間長,年齡大了些,經驗豐富,平易近人,沒有任何架子,因而大家都私下親熱地稱他“老頭子”。
哨兵用嘴一努屋裡,張天雲心神領會,一步跨了進去。“這回你可有仗打了!”黃克誠戲謔地指著張天雲的腦門,“師部決定派你們團攻打鄭潭口。
不過,人家說‘這是攻不破的鐵鎮’,這可是個硬仗啊!“
“保證完成任務!”張團長一個立正,嗓門提高了八度。“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黃克誠面容一整,“任務艱鉅,師部決定派彭雄參謀長親自去指揮。”
說著,黃克誠一指旁邊的彭雄。
張團長又向彭雄敬了一個禮:“太好了!”黃克誠補充說:“我把師炮兵營調拔給你們,漣水縣大隊也配合你們作戰。”
彭雄、張天雲奉命率二十二團徑奔鄭潭口。
經過周密部署,二十二團向鄭潭口發動猛攻。
戰鬥打響後,黃克誠時刻關注戰況的發展,不時讓人詢問情況,並及時給予指示。
鄭潭口一戰,在廣大指戰員努力下,一舉殲敵六百多人,拔除了這一“模範工事”,取得了徹底勝利。
訊息傳來,黃克誠立刻發報致賀並慰問。
這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