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4 頁)
而算計和誣陷董槐的,正是南宋最為著名的奸臣丁大全。
歷史上對董槐的評價為:勤政清正,政績卓著,朝野聞名。
這應該說是非常高的評價了。
當四爺說到董槐的時候,吳邵剛是很吃驚的,在他的想象裡面,被罷官的董槐,應該是回到家鄉去的,若是沒有皇上的聖旨,或者沒有朝中高官的邀請,其是不會來到京城的,畢竟京城裡面的局勢太過於複雜,稍微不注意就很有可能沾惹到麻煩。
幾乎沒有什麼猶豫,吳邵剛答應了馬上去見一見董槐。
四爺立馬錶態,一定在董槐來到京城之後,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安排。
儘管四爺沒有解釋董槐為什麼會來到京城,也沒有明說自身與董槐之間的關係,可吳邵剛還是憑藉著腦海裡面的歷史知識,做出了基本的判斷,董槐前往京城而來,應該與丁大全被罷免有一定的關係,當初董槐被罷免右丞相之職,就是丁大全一力促成,現如今奸臣丁大全已經遭遇到皇上和朝廷的徹底排擠,此時此刻董槐來到京城,應該不存在什麼危險。
至於說董槐到京城來,究竟是為了什麼事情,吳邵剛暫時無法揣測。
不過對這一次的見面,吳邵剛沒有作太大的指望,他只是想著與董槐交談一番,看看能不能學一些東西,畢竟能夠見到這位南宋著名的丞相,也是很難得的機會,或許能夠從董槐的身上,感受到南宋名臣的風範,至於說讓董槐來幫助自身建功立業,這樣的奢望還是不要有,董槐此人,做過朝中的右丞相兼樞密使,就算是被罷免官職,一門心思都是在皇上和朝廷之中,寧死都要效忠,讀書人的迂腐在其身上一定表露無遺。
五月初五,蓬萊樓。
吳邵剛進入三樓雅間的時候,看見一個姑娘正在彈奏絃琴,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撫摸著鬍鬚,正在欣賞音樂,從老人陶醉的神情來看,的確是融入到琴聲之中了。
欣賞絃琴被稱之為雅,是很多官吏以及讀書人的愛好,但真正能夠欣賞的並不多。
姑娘彈奏的很是專心,沒有注意到進入雅間的吳邵剛和四爺兩人。
四爺正準備開口說話的時候,吳邵剛揮揮手,示意此刻不要說話。
足足半刻鐘的時間,姑娘才結束了彈奏。
結束了彈奏的姑娘,起身給吳邵剛和四爺兩人行禮,然後退出了雅間。
“四爺,這就是你給老夫介紹的年輕人嗎,溫文爾雅,知書達理,不知道如此的年輕人,為什麼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而是進入到了軍中效力。”
老人恐怕早就注意到了吳邵剛和四爺兩人,只是因為陶醉於琴聲之中,所以就沒有招呼,這在某些人看來,應該是很失禮的舉措。
還沒有等到四爺開口說話,吳邵剛就接上了話題。
“家中貧寒,無法參加科舉考試,只能夠進入到軍中效力,總算還能夠為家中減輕一些負擔,不過在下認為,這朝中和軍中,這文臣與武將,都是為國效力,應當是不分彼此的,若是一味的重文輕武,那麼我南宋之江山,怕是難以保全了。”
老人猛的看向了吳邵剛,眼睛裡面射過了一絲的寒芒。
“年輕人,說的不錯,幾百年時間過去,靖康之恥,依舊縈繞在很多人心頭,若是沒有強盛之軍隊,真的是難以保全這大好的江山。”
到了這個時候,四爺才找尋到說話的機會。
“董大人,這位就是殿前司所屬催鋒軍副將吳邵剛,吳副將,這位是董槐大人。”
“聞名不如見面,果然非同尋常,四爺,你的眼光大有長進,吳副將,老夫年長一些,擺了一些老資格,還望你不要有什麼想法。”
“董大人是長輩,長幼有序,不可紊亂,在董大人的面前,在下自當尊重。”
這一下,董槐是真的有些吃驚了。
短短的幾句話,吳邵剛表現出來的氣質與成熟,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料,且不說吳邵剛只有十六歲,就說這位軍中的副將,因為家境貧寒,無法參加科舉考試,其真正的學識,也不可能高深到哪裡去,可剛剛表現出來的氣質,以及不亢不卑的話語,就算是很多科舉考試出來的朝中官員,也做不到的。
站起身來之後,董槐再次開口了。
“聽聞四爺說到了吳副將,老夫以為吳副將乃是軍中驍將,必定是體形魁梧、孔武有力的大漢,想不到吳副將斯文儒雅,不亢不卑,若不是知曉了吳副將之身份,老夫還真不敢相信吳副將曾經在戰場上廝殺,令對手膽寒,來來,請坐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