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2/4 頁)
剛,想來在戰鬥之中,吳邵剛也展現出來能力了。”
呂文德的額頭上面已經出現汗滴,他不知道賈似道究竟是什麼意思,是想著提拔或者重視吳邵剛,還是對吳邵剛有不好的看法。
“賈右相,下官還是覺得,吳邵剛過於的年輕,不過弱冠的年紀,就成為朝中的封疆大吏,頗有些不妥,若是吳邵剛能夠遭受更多的磨礪,他日一定成為朝中的棟樑。”
賈似道看著呂文德,臉上也顯露出來笑容。
“呂尚書,吏部本就是負責考銓官吏,這是你負責的事宜,我不想多說,蒙古成都府路軍馬經略使劉元振,準備對潼川府路展開進攻了,吳邵剛寫來了奏摺,此事你怎麼看。”
呂文德沒有馬上開口,低頭稍稍沉思了一番。
再次抬頭的時候,呂文德的臉色已經變得平靜。
“賈右相,原成都府路軍馬經略使劉黑馬病亡,時間並不是很長,劉元振上任的時間同樣不是很長,還需要穩定成都府路各地,如此時候興兵征伐,不是最好的選擇,依照下官的看法,此舉不過是劉元振試探的行為,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要知道當初蒙古大汗蒙哥領兵征伐潼川府路,也是遭遇到慘敗,就更不用說劉元振了。。。”
呂文德還在訴說自身認識的時候,賈似道就在頻頻點頭了。
“呂尚書,你說的不錯,我也是如此看的,劉元振沒有膽量大舉進攻,蒙古韃子也不會全力進攻潼川府路,如此就讓吳邵剛自行去應付吧。”(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二章 突顯的戰機
景定四年六月初。
一切都準備完畢,吳邵剛準備展開對成都府路的大規模進攻了。
爭論的聲音依舊不少,就連郝經與黃家明兩人,都對此番戰鬥規模有爭執,他們認為戰鬥規模不宜過大,若是合州御前諸軍徹底打敗了劉元振,且佔領了成都府,那麼必定會引發蒙古大汗忽必烈的高度重視,屆時忽必烈很有可能派遣大軍前來征伐,甚至親帥大軍征伐,導致潼川府路陷入到再一次無休止的戰鬥廝殺之中。
不過吳邵剛已經下定了決心,不管遭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徹底打敗劉元振,戰鬥規模不能夠人為的控制,若是合州御前諸軍能夠徹底剿滅劉元振,那就不必留手。
如此的做法,的確存在危險,有可能引發忽必烈派遣大軍前來,不過穿越這些年以來,吳邵剛已經與蒙古韃子交手多次,數次打敗蒙古韃子,內心裡面,他已經有了信心,再說情報署得到的諸多情報表明,忽必烈並未完全做好準備,不可能大規模的展開對大宋朝廷的征伐,畢竟蒙古內部尚未徹底穩定下來。
任何的戰鬥都是賭博,算計到百分之百精確的戰鬥是不存在的。
這方面,吳邵剛的判斷,與賈似道的判斷出奇的一致,認為忽必烈以及蒙古朝廷就算是失去了整個的成都府路,也不大可能展開大規模的進攻。
情報署得到的訊息,以及羅素林傳遞的訊息,表明劉元振是應該要展開對潼川府進攻的,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元振沒有動靜,這說明郝經與黃家明的判斷是準確的,劉元振不想展開大規模的進攻,只不過是想著穩定自身的地位。
樞密院的敕書與皇上的聖旨幾乎同時抵達瀘州府城。
瀘州府城,府衙,廂房。
吳邵剛面如止水,郝經與黃家明等人則是看著他,沒有開口說話,袁世春則是手持文書站在一邊。
皇上和朝廷終於插手潼川府路的官吏調整的事宜。
整個潼川府路的官吏都是明白的,牽涉到府州縣官吏的調整,不管是皇上的聖旨,還是吏部的敕書,若是沒有得到吳邵剛的首肯,那都是難以落實下去的,就說現任的四川承宣副使張世傑,因為吳邵剛的不待見,駐紮在合州,整日裡無所事事,憋屈的都快要瘋掉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方面吳邵剛還是能夠做的爐火純青的。
開戰在即,偏偏在這個時候,朝廷調整了潼川府路的官員,也不知道這樣的調整,會不會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
“大人,情報署得到的情報,張珏此人,十八歲就到合州御前諸軍之中,駐地就在釣魚城,後因為作戰勇猛,提升為合州御前諸軍所屬中軍的統領,因在釣魚城戰鬥之中立下戰功,破格提升為興元府御前諸軍都統制,兼任利州東路安撫使,不過興元府已經被蒙古所佔據,張珏無法赴任,一直都是駐紮在巴州,此番皇上任命張珏為合州知州,其駐地也必定要轉移到合州,不過張珏依舊兼任興元府御前諸軍都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