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3/4 頁)
公田法的各級官吏,同樣能夠從中獲取到大量的好處。
最終的結局,就是大宋王朝集急劇的衰落下去,尋常的百姓更加的貧窮,以至於最終走投無路,而等到蒙古大軍展開進攻之時,宋軍一潰千里,根本無法抵禦,大宋最終滅亡。
吳邵剛能夠認識到這裡面的弊端,但是短時間之內無力改變。
不過吳邵剛可以在潼川府路實施徹底的改革。
遭遇戰火的潼川府路,權貴富戶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當初劉整叛亂,就殺掉了不少的官吏,洗劫了大量的富戶,能夠逃離潼川府路的權貴富戶人數很少,吳邵剛接手的潼川府路,滿目瘡痍,一片荒涼。
這恰恰能夠讓吳邵剛從頭起步,前提就是讓潼川府路穩定下來,讓老百姓穩定下來。
這一步吳邵剛做到了,強大的合州御前諸軍,能夠保證潼川府路的穩定,能夠讓百姓穩定,接下來就是解決土地問題了。
一年時間過去,因為無法及時騰出手來明確土地的歸屬,故而大量的土地都是各級官府直接掌握,在土地上面耕種的百姓,名義上是阻攔官府的土地,承擔官府規定的賦稅,而在這一年時間,對土地精確的統計業已完成,包括哪些土地屬於權貴富戶,哪些土地依舊屬於農戶的等等,全部都調查清楚。
接下來吳邵剛要動手了,要開始確立自耕農的數量,要將大量的土地撥付給無地農民,唯有這樣做了,才能夠讓潼川府路走上一條持續穩定的發展道路。
瀘州府衙,廂房。
黃家明詳細的介紹了耕地統計的情況,以及已經開始的春耕的情況。
農戶的積極性是很高的,幾乎所有的土地都被耕種了,除開極度偏遠的地方,可能出現少量荒蕪的土地,人戶集中的村鎮壓根不可能出現荒田。
去年一年風調雨順,糧食獲得了豐收,加上各級官府嚴格執行了規定,讓老百姓家中有了餘糧,生活方面至少得到了保證。
殘存的富戶,其擁有的土地,同樣被官府租賃出去,只不過獲取的賦稅,按照一定的比例,返回給這些富戶,讓他們也能夠安心。
潼川府路府州縣的耕地,七成左右成為官府直接管理的土地,一成左右屬於自耕農的土地,兩成屬於富戶擁有的土地。
由此可見,偏遠的潼川府路,土地兼併的事宜,同樣是非常嚴重的。
“郝先生,黃先生,我的意思,各級官府只能夠留下少量的土地,其餘土地悉數要劃分出去,由農戶擁有,具體的比例為,官府保留一成左右的耕地,其餘六成全部劃分下去,按照戶數的標準,每戶至少擁有四十畝以上土地,以六十畝為上限,若是家中人口特別多的農戶,可以適當放寬,擁有八十畝左右的土地。”
“原來屬於自耕農的土地,維持以前之局面,各級官府重新登記造冊,發給文書,予以明確,富戶擁有的土地,同樣予以明確,但需要告誡各級官府,富戶擁有的土地,不準超過耕地總量的三成,若是突破了這個標準,各級官府將要遭遇到懲戒,其土地交易也要作廢。”
“必須讓農戶擁有土地,如此他們才能夠真正的安心,投入到土地裡面的勞力會大幅度的增加,官府也才能夠真正收取到農業賦稅,以維持自身開銷。”
“潼川府路遠離京城,本就是偏遠之地,商貿交易遠不能夠與南方比較,原來我是想著從商貿交易方面取得突破,現在看來,這樣的想法是不現實的,甚至是錯誤的,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生存都成為了問題,哪裡還可能去購買什麼商品,商賈到這裡來交易了,貨物賣不出去,同樣不能夠賺取到錢財,他們怎麼可能還來做生意。”
“下一步的根本,還是耕地問題,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我相信,潼川府路的強盛,指日可待。”
“黃先生之分析是準確的,我們必須以農為本,以商貿為輔助,這是近幾年時間我們官府管轄和管理之重點。”
“從現在開始,各級官府開始對土地和耕地之劃撥,明確到每一戶的農戶,且下發文書,此事決不能夠有絲毫的耽誤,誰若是落實不力,必定要懲戒。”
“具體落實的事宜,還是請黃先生負責,我不擔心各級官府掌握之情況不準確,我擔心的是有那麼一些官吏,以為機會來了,胡亂作為,中飽私囊,這樣做會極大損害官府之威信,讓百姓難以徹底相信和依靠官府。”
“若是出現胡亂作為之官吏,弄清楚情況之後,或者是調查核實之後,可先斬後奏,有些人要錢不要命,不殺幾個人,恐怕沒有人在乎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