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2/4 頁)
第三二二章:上兵伐謀
是的,半智慧人工系統,也正因為此所以李初才會高呼賺大了賺翻了。
雖然是半智慧人工系統,不過李初得到的卻是閹割版,因為科技壁壘的緣故,這個大將眾多人工系統被定製系統削弱的只留下了一成。
一成是個什麼概念?
就是李初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指令進行語音控制。
一些系統識別不出來的語音,李初也可以向定製系統釋出操作這個裝置的指令。
對於這個系統不是完全的半智慧人工系統,李初一點也不惋惜。
因為他手裡已經用一個最大最完全的人工智慧了。
這個智慧就是定製系統。
李初以前沒意識到,現在想想,這東西可不就是完全的人工智慧麼,雖然只對李初提供定製服務,可是拋開定製服務之外,李初還可以想讓下達一些其他的指令。
比如,查詢天氣等,製作東西等。
比如,操控衛星!
實際上,定製系統已經成為了李初的人工智慧,吩咐它能做任何事了。
所以對眼前這個只有一成的智慧系統,李初也不在意,只要他能把事情都給做好就ok了。然後,李初又給這個所為的裝置重新更改了一個名字,叫做:麒麟軍資訊總終端,簡稱資訊終端。
然後這個晶片的外形,李初決定用後世的身份證外形,不過,用身份證的外形話,有個問題必須要解決,那就是相片。
而且每個身份證的印字也各都不同。
因為目前只有一萬臺讀取裝置,總不可能每次驗證都需要讀取裝置吧,如果按照後世身份證那個外形,把姓名,照片都弄在身份證上,一些簡單的可以透過身份證相片對比能判斷是不是本人了。
至於仿製,現在的北宋朝誰有能力仿製?
於是李初又向系統詢問了一些關於修改晶片外形的需求的問題,最後又花了一萬個定製幣獲得了二十臺身份證製作工具,這個工具就是把晶片卡放入工具內,機器會鐳射在上面製作個人資訊和照片的。
由於是跟資訊總終端是配套設施裝置,所以這個東西的定製價格沒有壁壘價格。
然後又向系統定製了修改晶片外形的需求,沒一會兒十萬個晶片就處理好了。
系統配套只配送了十萬個晶片,由於跟系統配套搭配的消耗品,以後再需要晶片可以直接定製了,價格也降低變成了1個定製幣10個晶片的定製價格。
一萬個定製幣就能定製十個晶片。
除此之外,因為路途相片需要照相機,李初又向系統定製租借功能,不過系統卻主動給李初李初了更佳的推薦方案。
一款名為錄入相機的工具,該工具具備了拍攝、指紋錄入和文字掃描的功效,可以做成資訊終端配套裝置,二十萬個定製幣可以租用三千臺時間為一個月。
並且時間到期後,系統會主動贈送五百臺永久贈送給李初。
二十萬,租了!
雖然貴,但是事後能留下五百臺,就等於花了400定製幣一臺的價格購買了五百臺和二千五百臺一個月的租賃期限。
值,非常值。
因為麒麟軍領地內百姓數量太多了,如果這種錄製裝置少的話,這得跑到猴年馬月去?而且這種還帶掃描的作用。
就是身份資訊錄入官只需要將百姓的資訊正正方方寫在一張紙上,這個相機就會自動掃描生成文字,然後跟指紋、相片一同發到資訊終端去,再由資訊終端製作身份證,如此一來,這個工作量則會大大的降低了。
這個總裝置解決了,李初是擦了一臉的汗水。
下面,就需要額外再定製五個超級顯示屏。
顯示屏都是五十米x五十米的巨大顯示屏,一個放汝墳鎮的廣場上,作為廣場上的資訊顯示屏。
三個放汝墳鎮的軍需品倉庫外,上面顯示多少軍功能兌換那些物品,詳細的都在上面一一列出來。
餘下兩個,都用來放縣衙政務公示這些,也就是告示等等。
除了五個大的顯示屏外,李初又定製了五十個小的21寸顯示屏,每個螢幕旁邊都繫結固定一個晶片讀取器,安放在汝墳鎮、宛城這兩個地方,用來查詢晶片中的各項軍功、貢獻、錢財等等。
至於錢財。
李初打算弄一個銀行,而且還打算釋出和印製自己的貨比。
但是這一塊涉及領域太大,對社會衝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