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及依附他們的義軍進行圍殲,相繼拿下了長興等城池。
至於張士誠,他還不想馬上與他交鋒,便親筆修書一封,命楊憲送去,希望同他建立“睦鄰守國”的友好關係,以便騰出手來奪佔其他戰略要地。
信中說:
近聞足下兵由通州,遂有吳郡。昔隗囂據天水以稱雄,今足下據姑蘇(今蘇州)以自王,吾深為足下喜。
吾與足下東西境也,睦鄰守國,保境息民,古人所貴,吾甚慕焉。自今以後,通使往來,毋惑於交構之言,以生邊釁。
張士誠未等謀士唸完,一把將信搶過,撕得粉碎,恨恨地說:
“朱和尚有何實力,竟把我比為隗囂。來人!替我將來使拿下,著水師攻打鎮江。賊禿驢想與我‘睦鄰守國’,我偏要與他爭個高低!”
原來這隗囂乃是東漢末年割據隴西的一位將軍,初依附於農民軍更始帝劉玄,後又叛歸漢光武帝劉秀,隨之又叛降於蜀王公孫述。最後被漢軍擊敗,憂憤而死。
張士誠率鹽丁起事反元,但在高郵被百萬元軍包圍,張士誠堅守三個月,到了彈盡糧絕之境。正在謀議投降,元軍統帥脫脫被罷職流放,元軍大譁而潰。張士誠則率眾渡江,揀元軍佈防薄弱的江浙一帶進攻。先後奪得常熟、平江(今蘇州)、常州及浙西一帶城池,並在平江建都,建國號為大周。以承天寺為王宮,設立各種政府機構。他渡江比朱元璋攻取集慶早了一個多月,隔斷了朱元璋東下三吳的通道。而朱元璋雄踞應天,窺視蘇南、浙西。一山難容二虎,爭鬥之勢已經形成。朱元璋修書本擬穩住張士誠,沒料想他把張士誠比為隗囂,觸著張士誠首鼠兩端、身無骨氣的痛處,反而激怒了張士誠,號令與朱元璋爭鋒。
他先派人用大批金銀珍寶去誘降徐達手下的將官陳保二。
陳保二是朱元璋招降的一支義軍首領,由於徐達手下的將官向他勒索過財物,心中懷恨,便裹脅了一支人馬,投降了張士誠。
出手即獲利,張士誠便命大舉進攻鎮江。
誰知在鎮江城外被徐達打得大敗。
張士誠立即移兵潛襲宜興,守將耿君用不及防備,城陷身亡。
朱元璋聽檢校飛報,心中大驚,忙遣使馳諭徐達,反覆叮囑他道:
“士誠小人,起自鹽梟,詭計多端。前日進犯鎮江,已公開與我為敵。今襲取宜興,意欲大為。將軍宜速出常州,先機進取,望千萬謹慎,毋墮其狡謀。”
徐達知朱元璋使的是襲魏救趙之計,立即點起五萬精兵,將常州團團圍住。
張士誠即派猛將張九天率數萬大軍去攻打徐達,欲解常州之圍。
徐達聞訊立即退軍十八里,設伏以待,自率病弱殘兵,前去誘敵。
張九天身經百戰,攻州打縣,戰功卓著,原本就沒把徐達放在眼裡。這下見了徐達的部下器械不整,皆是老弱病殘之兵,不禁笑道:
“我只道朱和尚是三頭六臂,帳下有精兵猛將,原來是一夥烏合之眾!”
當即揮師進擊。
徐達卻率幾十個武藝超群的親兵衝入敵陣,在張九天軍中橫衝直撞。惹得性子暴烈的張九天怒火中燒,命精兵圍殲。
誰知徐達一聲吶喊,幾十個親兵立即奪路而走,擋路的敵兵像砍冬瓜般紛紛倒地。
常遇春衝鋒陷陣,勇不可當。這是他智擒張士信的情景。
張九天暴跳如雷,挺著丈八蛇矛,親率數萬大軍尾追不捨,志在必殲。
且戰且走,一追一逃,已達十餘里,忽聽山上一聲號炮響起,突然間閃出數千鐵騎,喊殺衝來,馬蹄聲震天動地,有席捲風雲之勢。
當先一員大將,身穿鎖子黃金甲,手提一柄青龍偃月刀,直取張九天。這是徐達部下行軍總管王均用。
張九天挺矛相抗,誰知王均用力大刀沉,武藝精純,交手十餘合,即感支援不住,他正待撥馬回逃,那馬卻踏入陷阱,連人帶馬栽入了陷阱之中。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張士誠相鄰勢弱,就打你個沒商量(2)
王均用立即縱身跳進陷阱,將張九天縛住,叫部下將其吊拉而上。
張九天手下數萬人馬被數千鐵騎衝殺得難以招架,這時見主帥被擒,都紛紛潰逃。
朱元璋在應天聽見捷報,立即馳令犒賞全軍,並給王均用改名為“王君用”,意思是要他為君主,即朱元璋所用。王均用當然知道朱元璋之用意,趕緊修書謝恩。
張九天被俘,數萬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