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置在寡婦營中居住,既不能改嫁,又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有的年老體衰,有的多病缺藥,造成陰氣鬱結。”
朱元璋心生惻隱,覺得對不起那些跟隨他打天下的已死將士,連忙點頭,令解散寡婦營,聽任她們改嫁,不願改嫁者,發給賞錢送回鄉間依親。
“其二,因修城築殿而死亡的工匠未得安葬,以致屍骸露天,怨氣凝聚,干犯上天。”
朱元璋處事歷來果斷,馬上下令全國各地,將所有服役工匠一律釋放歸家,已死的由各處官府買棺安葬,並撫卹其家人,不得暴屍山野。
“其三,東吳的降將降吏都淪為軍戶,日夜哀啼,這也有損和氣,有傷於天意。”
朱元璋也不遲疑,下令將東吳的降將們免於充軍。他是真心實意地想求得天神的諒解,普降甘霖,解除旱象,拯救百姓於災荒之中。
誰知劉伯溫所提的三事妥善解決之後仍天晴如昔。過了十天半個月,那太陽好似越來越亮,越來越圓。
朱元璋心中狂暴起來。他想,劉伯溫往日算無不靈,言必有中,這次卻一點也不靈驗,是他沒有盡心還是心無誠意?他想起李善長一班人對他進的讒言,認為劉伯溫的確變得狂妄起來,竟連自己的話也不聽。他現在最嫉恨的便是臣下的不忠不義,一怒之下便傳旨宣劉伯溫來見。
劉伯溫也在為那天氣久旱不雨而發愁,聽見有旨宣他,料想必定是為了此事,自忖無法解釋,今日難逃一禍,到了金殿,連忙跪倒,口喊萬歲,請罪道:
“臣下不才,所算不中,誤了皇上大事,有欺君之罪,真是罪該萬死!”
朱元璋卻不吃這一套,他臉色鐵青,猛地一拍御案,厲聲斥責道:
“好一個劉伯溫,朕要你仰觀天象,慎候風雲,你卻一再失去靈驗,到底是何道理?今日要給朕說個明白,否則朕有饒人意,劍卻不依人。”
劉伯溫見朱元璋已怒不可遏,心下著慌,渾身嚇出一身冷汗,連連叩頭道:
“小臣無能,犯有欺君之罪,願受皇上懲戒。”
“你往日居則每匡治道,動則仰觀乾象。能察日月之經緯,驗日月之休光,發蹤指示,三軍無往而不克。睹列曜垂象,每言有準,多效勞力。為何這次所言三事,朕皆準你,卻毫無靈驗?想必是你存心戲弄朕,是也不是?”
。 想看書來
劉伯溫不是盞省油的燈,還是防著點,叫他捲鋪蓋回家吧(3)
“臣下不敢!”劉伯溫見他口出如此重言,嚇得心中直抖,卻用力剋制道:
“皇上一直視臣為心腹,小臣感恩戴德,終生難報,怎敢對皇上起此不忠歹念,萬望皇上明察。此次實是小臣無能,推算有誤,不敢存心欺瞞。”
朱元璋正在盛怒之時,哪容他解釋,正待下令嚴懲,但一看劉伯溫滿頭斑白的頭髮,心中一動,想起當年他來投之時,尚是烏髮滿頭,轉眼已到老年,又忍了下來。他往日許多好處,都湧上心頭。
他想起他把劉伯溫稱為自己的張子房,為酬謝他的勳勞,自己還在詔書中誇他“仰觀乾象,慎候風雲,使三軍避凶趨吉,數有利貞”。
建國以後,他為解除諸將兵權絞盡腦汁。他知道百姓漸安,天下粗定,再讓將帥擁有兵權,這是最危險的。可是他又不想學宋太祖再來個杯酒釋兵權,在這個關鍵問題上,又是劉伯溫替他解了難題。
他為加強軍隊管理,提出了“軍衛法”:在要衝之地駐兵,一郡者設所,幾個郡連成一氣的設衛。以五千六百人為一衛,一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衛的長官為指揮使,所的長官為正副千戶和鎮撫。若干個衛所之上再設一都指揮司,長官為都指揮使。所有的衛所,皆統屬於中央的大都督府。
將帥們平時不統兵,遇有事徵調,才令分統於指派的將領,事完立即遣散分歸各衛。管軍官員不得擅自呼叫,違者以造反處死。
這樣,將不專兵,兵不私將,可避免將領培植黨羽,擁兵自重。且衛的建制比過去縮小了一半,即使想稱兵作亂也因兵少勢弱,難於成事。
有了“軍衛法”,朱元璋心中的石頭落了地,即可高枕無憂,他不能忘記劉伯溫的這一大功。
他想自己在大封功臣時只給劉伯溫封了個誠意伯,所受俸祿只有李善長的二十分之一。現在若因天不降雨而重懲他,於心何忍。
想到這裡,他決定暫且把懲罰之事緩一緩再說,便揮手叫劉伯溫退下,說:
“今日且放你一馬,此事明日再說。你先歸家,好好想想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