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
朱元璋揮手叫武士將他扛到竺橋,御杖四十而死,並焚屍葬於石頭城下,時年四十七歲。
張士誠一生輕財好施,平江城破之時,他為了救一城人之性命,只放火燒了自己的王府,不肯燒城中其他房屋建築,故平江得以保全。老百姓十分感激他的恩德,一直稱他為張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每逢七月三十日他的生日晚上,蘇州人都以燒地藏香為名,去燒九四香、點地燈來祭弔他。
徐達、常遇春班師回朝,朱元璋立即召見,一一論功行賞,封李善長為宣國公、徐達為信國公、常遇春為鄂國公。馮國勝在高郵折兵千人,功過相抵,不封爵,出征將領們每人賜給綵緞,他也沒有。出征將士每人都賞給大米二石,鹽十斤。
朱元璋沒有賜給酒宴,只告誡諸將,說:
“吾本想給張士誠一條生路,但他為人剛愎無識,只得殺了。他不知道,天命所歸,豈是人力可以抗爭的?若是他早點覺悟,外結鄰國,內撫百姓,誰又能輕易破滅他?他全是驕侈自誤,不念民生疾苦,部下又無忠心謀國之人,故國破身亡,吾甚可憐他。”
聽見這番議論,群臣們齊聲頌揚道:
“天生吾主聖智,混一疆宇。張士誠縱使能勤謹小心而自保,守住這個角落,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終將無成。”
朱元璋激動起來,滿面紅光地說:
“當年吾渡江時,只有江東幾個州縣。今天掃平了江南,中原卻戰亂紛紛。諸位當更加努力,北定中原,統一天下,而不要貪圖安逸,不要滿足於眼下的功勞而忘了遠圖。大業垂成,諸位要更加努力,榮華富貴在等著爾等。”
第二天,諸將入謝。朱元璋問他們回家擺了酒宴慶賀沒有。
諸將都老老實實回答說擺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來,說:
“吾知爾等都在家縱酒,吾還知常遇春喝醉了酒說了什麼話。馮國勝因無賞賜,酒席上悶悶不樂。吾何嘗不想置酒與大家同樂,但中原未平,不是宴樂之時。待北定中原,再與大家痛飲。”
諸將聽見朱元璋將其飲酒之事弄得這麼清楚,不禁嚇得一言不敢輕發。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宮殿當然要蓋,但應講求儉樸實用(1)
朱元璋即了吳王位後仍以元朝的江南行御史臺衙門作王宮,為的是天下未平,不宜大興土木,耗費民力建造宮殿。
這天,他將案上尺餘高的奏章、戰報、密報批閱完後,信步走出門外,在院中前前後後轉了一圈,見房屋破舊,地面坑窪不平,不覺心中一動,換上便服,領著幾個侍衛,步出府門,來到城中。
一路慢慢行來,只見城中壕塹縱橫,開挖填塞,浮泥堆積。街邊上這兒挖了一個坑,那裡建了一座墩,坑窪渠沼觸目皆是。朱元璋看了眉頭緊鎖,一路無言。
回到王府,他立即召來劉伯溫對弈飲酒。
原來朱元璋偶有閒暇,別無嗜好,除了看書,便是下棋。他悟性極高,每弈之後,必于軍政之事有所得,曾對劉伯溫說:“世事如棋局局新,從棋路的變化可悟出人事的變遷,從棋子的運用,可悟出用兵的道理。”不過,他棋藝並不高,真正下起來,不是劉伯溫的對手。
兩人下了十幾著棋,棋盤上星星點點,布了十來粒棋子,朱元璋靈機一動,隨口唸道:
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
劉伯溫一聽,脫口應對道:
雷為戰鼓電為旗,君臣際會。
劉伯溫的下聯,氣勢與朱元璋的上聯相應,又突出了朱元璋的身價,也切合自己的身份,朱元璋聽了十分高興,連連誇獎對得好。然後悠然說道:
“老先生,吾思量這吟詩作對講究與身份相合,為人做事更應與氣度相符。你看我這王宮,地狹偏窄,屋宇簡陋,實與這吳王府三字不相配。吾意新築一座王府,滿城走了一遭,卻見到處鑿地開壕,將龍脈洩盡,不知應在何處建造方妥。”
劉伯溫聽了,馬上說:
“主公所見極是。歷朝以來,應天城中宮闕屢變,城邑數遷,將龍脈洩盡,王氣難收。六朝定鼎建都所以個個敗亡,其因蓋出於此。我意這王宮不建便罷,要建即要建出氣勢來,與主公身份相合,也為明日登基稱帝作準備。”
朱元璋聽得心裡癢癢的,知劉伯溫胸中已經有數,便叫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
原來劉伯溫已經勘查過了,應天大龍正脈由鐘山穿街起倉山,經興武衛,過舍兒崗;起一線天、嘉善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