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頁(第1/2 頁)
“原來都是儒家的影響。”衛道士的女兒硬氣道,“假如不再是獨尊儒術,你們還有這種霸道的理由嗎?” 他到了結婚年齡不願意出嫁的妹妹也嘀嘀咕咕:“非要有婚姻嗎?連孔子都是野合而生……” 衛道士指著妹妹的鼻子,手指顫抖:“你竟然誹謗孔聖人!” 妹妹理直氣壯:“孔子野合而生明明是你們自己儒家的書籍裡所說。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眾所周知,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司馬遷怎麼不是儒家人。” “《孔子家語》分明說叔梁紇向顏氏求婚,顏氏有三女,只有小女徵在願意嫁,是正經婚生。” “《詩經》才更符合春秋戰國時期的風氣,明明野合和約會都很多!” 兩兄妹引經據典,一番對罵。 衛道士女兒看得兩眼放光:果然女孩子還是要多讀書,看看父親平時那麼會罵人,這時被姑姑說得氣到渾身發抖,姑姑真是太厲害了! 【隋唐時期中日已有往來,至唐時,兩國交往十分密切。】 【日本奈良時代,日本在科技、藝術、文學領域都大量吸納唐朝文化,唐傳奇自然隨著遣唐使一起漂洋過海到了日本,並且影響了日本文學。】 【比如日本近代作家中島敦的小說《山月記》,發表於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被收錄於日本高中語文教材,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山月記》就取材自唐傳奇《人虎傳》。】 “這日本,真是什麼學我大唐的。”李世民語氣複雜。 如果不看後面的所作所為,誰能不說這是一個十分忠誠的藩屬國呢? 但是這樣一邊學習一邊拿走,最後趁著宗主國虛弱就從忠僕化為強盜,更值得警惕。 “到後來,我大唐的寶物竟然不在自己的國土上,在日本。”長孫皇后想起那一個個在華夏失傳的樂器,在華夏失傳的書籍,再想想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運回本土的海量書籍和寶物! 還有那自己得不到就轟炸燬掉的一飛機書籍! 如今再看到日本人學大唐文化,甚至是仿寫,並沒有完全是驕傲,還有一種臥榻之側有敵人虎視眈眈的危機感。 【唐傳奇《人虎傳》原名《李徵》,原本出自《宣室志》,被收錄於《太平廣記》、《古今說海》後,易名為《人虎傳》。作者唐朝張讀,張薦之孫,字聖朋,亦作聖用。這個故事有些現實意義。】 【《人虎傳》講述皇族子李徵自幼擅文,年紀輕輕考中進士後卻不屑於當官,埋頭寫書。等成年之後為了養家,又不得不當個小吏,每日看人臉色,屢屢不得志。再看到昔日同僚都已身居高位,更覺得痛苦。在一個深夜,李徵突然發狂奔入夜晚,逐漸化為老虎。】 【李徵在化為老虎後,經歷了人性與獸性的掙扎,從最開始化為老虎痛不欲生,到看到兔子不受控制的捕獵食用,最後徹底淪為野獸開始撲人狩獵,遇到昔日友人袁傪短暫地恢復了人性,慚愧不已,拜託友人袁傪幫忙照顧妻兒。】 “日本人喜歡這種故事?”嬴政對開疆拓土很有興趣,聽到日本人的喜好,開始思考文化侵略的可能性。 他細細品味著這個故事,從人變老虎看似荒誕的情節中,看出了深層次的含義。 “有點意思。” 但是對於李徵和袁傪兩人而言,有點慌。 一個是要變老虎,一個是要被人變成的老虎撲,怎麼看都不是什麼好事。 這也是唐傳奇的特色,許多故事的主角是確有其人,但是劇情又是虛構的,會讓人感覺亦真亦假。 【“梁祝”作為華夏古代四大古老民間傳說之一,產生於晉朝士族文化薈萃的大都會紹興,目前現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載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晚唐時期,也正是這個張讀所撰寫的《宣室志》作了文學性渲染,讓梁祝故事的更為豐富。】 【張讀的《宣室志》記錄各種仙妖神鬼故事是家傳影響。他的祖父張薦著《靈怪集》,外祖父牛僧孺著《玄怪錄》。不敢想象,張讀從小聽到的睡前故事是有多麼刺激~】 張讀聽到天幕講自己寫得故事,正忍不住想起自己當年寫書時候的情形,聽到天幕提起自己的祖父和外祖父,回憶起自己的童年。 他小時候,夏天蚊蟲叮咬的睡不著時,爺爺坐在床邊,一邊用蒲扇趕蚊子,一邊給他講故事:“乖孫啊,爺爺給你講個故事。從前有個鬼……” 去外祖父家中玩耍,玩到興頭上不想睡覺,但是大人們又累得很,嫌棄他跟表兄弟吵鬧,這時候外祖父就會抱著他:“乖乖外孫,外公給你講個故事。從前有個狐妖……” 嗯,大部分時候,他都是被嚇得反而越來越睡不著,晚上躲進被子裡,聽著窗外樹枝的拍打聲,鳥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