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頁(第2/2 頁)
民間戲劇文化發展起來了,自己直接去看,豈不是美哉? 【華夏古典戲曲發源於先秦,至宋、金時期,宋雜劇、金院本的出現,標誌著戲曲的成熟。到了元朝,雜劇大盛,迎來了第一個戲曲高峰期。】 【因為大量文人的加入,元雜劇的題材豐富,內容多樣,出現了歷史戲、公案戲、神仙道化戲等,愛情婚姻戲是元雜劇中數量最多、比例最高的。】 【在元朝以前,唐宋文人很少下顧戲曲,到明朝,創作戲曲的作者又回到了文人圈子和書齋裡,元朝雜劇作家流連於秦樓楚館,以一種“戲玩”的態度參加書會,許多後世的名家都是“書會才人”。比如馬致遠就是元貞書會才人,還有“玉京書會”“武林書會”“九山書會”等等。】 【書會才人是一個固定創作群體,裡面的浪子們以自己的浪子生涯自豪,“浪子”這個在宋朝為士人所不齒的頭銜,在元朝引以為榮。】 關漢卿一邊摟著一位名妓,喝著名妓送來唇邊的美酒,哈哈大笑:“我就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 他狀若癲狂,但是一聲豪氣讓名妓眼露歡喜,順著關漢卿的詞唱起曲來。 “我是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 關漢卿自己拿起酒壺,在名妓的環繞中自顧自唱起了主角戲: “我要佔排場風月功名首!” 【從時代背景來說,元朝無論是經濟還是醫學很多方面,盛世時期並不差。亂世就不用說了。但是元朝的亂世,格外多。】 【除了常年征戰,最主要的是統治階級本身的問題——元朝沒有漢族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每一位帝王的登基都伴隨著腥風血雨。】 【這也就意味著,元朝的中央核心,依然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漢人想要摻和進去,可能還沒發達就已經死翹翹了。】 【而且元朝的漢人想要走仕途,從儒吏做起,也只能止步於四品。四品以上,尤其是在元朝很有權力的宰相,我放一下名字就能看出,全是蒙古人。】 “哎,當官難,不當官也難,這世道,哪裡都不容易。” 剛剛辭官的王實甫很能體驗天幕所說的政治動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