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頁(第1/2 頁)
【這就是什麼,比不過你的才華,就要批判你的道德。】 朱淑真被這說法逗樂了。 “原來我這麼厲害,他們是怕我才總是揪著我的感情不放。 雖然父母再次開始耳提面命說她,但是朱淑真已經不在乎了。 朱父朱母很快也沒時間教女了,因為剛剛定親的夫家人來退婚了…… 朱淑真:哈哈!還有這好事! 【那些男詩人男詞人有幾個有晚節的?文人狎妓且不說,還有政治上陰狠的,人品不行的,男人的道德底線有幾個經得起深扒?】 【真要扒男文學家的私生活,別說專門開一期,專門開一本都不夠扒的。】 剛剛要開腔的文人齊齊懼怕。 他們內心自知,還真經不起扒。 自己的事自己清楚,私底下玩可以,放在天幕上廣而告之,不用等到書籍有什麼?有班昭的《女誡》、《禮記》中的《內則》、宋若華的《女論語》、明章聖皇太后的《女訓》等,是女性對女性自己三從四德的洗腦和教化。】 【從先秦時期開始,“男尊女卑 就初具理論根基;再到《孟子》《禮記》等作品中,“三從四德 被提出,女性的社會地位和日常生活均被限制;西漢時期,陰陽學說得到發展,“男尊女卑 的思想逐漸絕對化和正式化。到了宋朝,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 觀點的提出,對女性道德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以此來維護封建禮教的統治。】 【儒家經典《禮記·曲禮》約束:“內言不出於閫,也讓女性文學大部分沒有傳出來的機會。】 一群群文人齊齊臉色難看。 無論是男是女,無論是對自己的洗腦還是對女性的約束是為了維護統治,被點出了用心,都覺得有一種好看的表皮被扒開,露出底下溝壑深深的深淵,暗藏著種種險惡用心的真相。 【為什麼咕咕要在宋朝時開始說女性文學?因為宋朝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是文學從上層階級到市民階級更繁榮的轉折點,也是國外的女性文學逐步超越了華夏的轉折點。】 【從宋朝開始,明清越往後越打壓女性,導致明清連著名的女性詩人詞人都沒有。在散文、樂曲或者小說裡,同樣沒有。】 【而在西方,逐漸走出黑暗時代,有了 文學與文化影響力13 【元朝,是一個非常重利、重實用性的朝代,在文化上就顯示它更在意能治病的醫學、能帶來更多賦稅的商業,對儒學的文人需求並沒有那麼大,所以科舉次數有限。】 【那麼大量的文人到哪裡去了呢?】 【一部分,是隱士;】 “這蒙古人動不動屠城,果然不得民心!” 劉邦對隱士非常熟悉。 一部分隱士是不願意接受新朝的前朝遺民,包括前朝的宗親貴族、大臣等等; 一部分是覺得前朝更好的文人,這一種隨著天下安定也可能投效新朝。 漢初也有不少隱士,寧願歸隱山林也不願意出山做官。 劉邦只要一想宋朝那麼重視文人,到了元朝突然連科舉都不開了,就幸災樂禍地看笑話。 這元朝的隱士,恐怕不少吧? 【一部分,是小吏,是元朝特有的儒吏;】 文人們聽到“儒吏”,比聽到元朝不開科舉還要憤怒。 不開科舉可以理解為蒙古人重武輕文,沒文化還不重視文化,但是文人去當小吏,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折辱人! 要知道,唐宋時期,有些舉子被安排到地方上當“吏”,是寧願辭官不去,也不會去當“吏”。 ——這也就是《人虎傳》類似的故事。 對講究顏面的世家來說,一開始當“吏”,一輩子都被人看不起,這時候可不流行什麼從下往上升。 宋朝時期,金陵李恆雖然是進士出身,因為貧困給小吏凌立義的父親寫了墓誌銘,就被世人瞧不起。 整個唐宋,“吏”無品級,文人一向鄙薄,稱之為“胥吏”“吏役”,唐人沈千運直呼小吏:“誰能做小吏,走風塵下乎。”宋朝也是“尚文貴儒而賤吏”。 然後到了元朝,儒生想進官場,普遍得從“吏”做起:“吏出於儒,儒吏合一”。 【還有一部分,就是進入市井求生,形成了特有的“浪子文化”。】 【元朝的俗文學作家,從文人雅士中分離出去,從雅入俗,投入俗文化的創作中,創造了俗文學的輝煌。】 【這就是“元曲”輝煌的原因,也叫做“元雜劇”。】 李隆基眼睛嗖的亮了。 原來還可以這樣,文人由雅入俗? 他一直很喜歡戲曲,甚至自己還會親自扮成丑角上臺演出,還在宮中設了梨園和諸多戲子來演戲。 但是天幕罵他奢靡的次數太多,現在再那麼大動干戈一定會被大臣上諫,不如,讓文人去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