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頁(第1/2 頁)
發現到後期,歷經了周的“綬帶”,南北朝的“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到盛唐的“披帛結綬”、宋的“玉環綬”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盤扣”,再到現代的中國結、盤長結、藻井結、雙錢結等等,不但是華夏民族的文化象徵,還是民間女子的特色手工藝。 時光變幻,快速來到了萬年以前。 圍著獸皮的弇茲氏女子,搓著從樹藤上剝下來的樹皮,把粗糙的樹纖維搓成粗糙的麻繩,然後熟練地打繩結。 她的面前放著一兜果子,雖然不會計數,但是對著果子,把果子撥到另一邊,就結一個繩結。再搏一個,再結一個。 果子清算完了,繩結也打完了。 一根長長的麻繩上,結出了大大小小的圈圈,提起來的時候,就像是一根簽上串著許多個“口”。 弇茲氏女子一手拿著掛滿繩結的麻繩,一手提著果籃,走向部族交易的地方:“我這麼多果子,換你的獸皮。” 時光飛逝,來到了千年以後。 古代身穿麻布衣服的長髮女子,坐在榻上,滿懷喜悅的打著結。 一根長長的紅繩,經過巧手的編織,打出一個漂亮的如意結,然後在如意結下面掛上玉佩,繫上流蘇,等到合適的時候,含情脈脈送給自己的心上人…… 生命有限,文明無限。 時光變幻了千萬年,繩子的手藝卻沒有失傳。 又過了幾千年,來到了現代。 短髮的女孩子湊在一起互相交流,拿著五顏六色的繩子。 “你喜歡什麼顏色?我給你編!” “我喜歡紅色的,還要搭配粉色!” “你呢?” “我要藍色的,搭配黃色好看。” 兩人互相挑完喜歡的顏色,用著好幾根顏色的繩子搭配著編。 編完手鍊,兩姐妹互相交換,為對方戴上自己編織的手鍊,笑嘻嘻拉鉤:“我們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 【華夏自古講究“一生萬物”,編繩結就有“一生萬物”的巧妙。】 【繩子拉直了就是“一”,用繩子兩端來編織就成了“二”,打出無數個結,就可以包容萬物。】 【所以,中國結又被認為是通神靈的法物,可以驅邪避災、鎮兇納吉、卻陰護陽。在遠古到古代的裝飾上,也多有繩紋、繩結紋樣。】 “原來,我們打絡子也這麼有歷史淵源!” 清朝時期,民間的女子一邊聽天幕,一邊手裡正在打絡子,聞言驚喜地看著手裡的絡子。 打絡子,就是打結,不論是給腰帶佩飾、扇袋、玉佩,甚至蚊帳、車簾等等,都可以打絡子作為裝飾。她的小姐妹看看天幕,兩人也比劃著:“我們也互相編一條手鍊,我看那花樣不難。” “嘿嘿好,我們以後不管分開去哪裡,永遠不分開!” 女孩子們嘻嘻哈哈笑著,一根簡單的繩子就可以帶給她們很多年的快樂。 旁邊的一位曹姓清瘦文人被女孩子的笑聲吸引,看了過去。 看到女孩子們手裡的絡子,想起了自己昔日府上的婢女。 那些可愛俏麗的婢女,各有手藝,他還記得有一名婢女打絡子手藝特別好,還給自己打過扇袋絡子。 想到這裡,心頭湧上一陣陣傷感。 可惜,曹府敗了,那些俏麗花兒,哎…… 【還有華胥氏,華胥氏治理的古華胥國,位於現在的陝西藍田華胥鎮,距今約有8000年。在藍田北35裡地,至今還有羲母陵。】 【華胥氏就是“華夏”的“華”。華胥氏前期屬於光華崇拜——自然靈崇拜,後期變成花華崇拜——植物靈崇拜,“華夏”的“華”字,古代作“光華”解釋,就來源於華胥氏。】 【而伏羲氏源於華胥氏,約6500年前,與東夷太昊氏融合成為中原太昊伏羲氏族,並且將各自的蛇與鳥圖騰融合為龍圖騰。】 【從伏羲氏開始計算,文明依然要少幾千年。】 “難怪後世如此多失傳的文明,連虞朝、夏朝的文字都沒有。”太平公主忍不住聯想起自身,“會不會是被周朝毀了?商朝都還有女將軍,虞朝、夏朝說不定更多。” 她和上官婉兒的墓被毀,後世的考古聽天幕說經常有墓裡或者遺址裡挖的文物來證明,就開始懷疑是不是全部被毀了。 武曌理智地搖搖頭:“不一定。” “文明的發展需要歷史演變,文字的發展也需要。” 太平公主懷疑:“男人沒改?” 這可不是他們的作風。 “當然,統治者定然也會改變。”武曌微微一挑眉,彷彿在嘲諷女兒,怎麼說沒有就完全沒有。但是她也不在乎,“統治者連禁燬的書籍都能有機會傳下去,弇茲氏依然還能在後世留名,就說明也不是想抹除就能徹底抹除的。” “何況,不是有朕嗎?”武曌自信一笑,“男皇帝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