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頁(第1/2 頁)
文網也因之較寬 給書籍的出版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此時稿件供不應求 使得文壇上抄襲和作偽的風氣因此加劇。】 【其實前朝未必沒有抄襲和作偽 也未必沒有故意汙辱人名聲 但是作為能被記錄下來的明朝 還不是孤例 足以說明範例之廣。】 【在現代 施耐庵的後人專程來到武植祠堂 為祖先的冒犯請罪 並且寫下兩幅對聯。】 施耐庵後人施勝辰 親自去武植祠堂謝罪。 施勝辰是一名畫家 親自根據考古資料和族譜的文獻資料 畫了武大郎和潘金蓮的真實畫像掛在武植祠 並且為之作詩文。 在武大郎的畫像旁寫道:“杜撰水滸施耐庵 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 貶褒迄今數百年。累世因緣今終報 正容重塑展人間。武氏祠堂斷公案 施姓欠賬施姓還!” 在潘金蓮的畫像旁寫道:“餘曾敬繪武潘正傳十六幅 端懸於武氏祠壁為其平反冤假錯案 一白天下。然九泉武潘不恕吾族先人水滸傳中潑汙之過 故唆使小鬼得遍姿去 餘今重塑武潘正容 還其本來面目。願乞武潘在天之靈寬恕。施氏焚香再拜。” 【還是希望古人寫作的時候 多注意德行 不然自己的後世子孫還得為自己的罪過去道歉賠罪。】 施耐庵看著天幕上的畫像與詩文 突然沉默了。 那是自己後世子孫在為自己造成的惡劣影響賠罪。 而同樣被罵的邱浚原本還想擼袖子去找多事的褚人獲算賬 現在也沉默了。 會不會他的後人最終也得為自己的輕浮之語 去給黎氏的後人賠罪? 大家都說“禍不及子孫” 都想著把一切好的留給子孫 各種寶貝藏起來 留作傳家寶。 但是他們留下的就是這? 子孫為祖先的錯賠罪道歉時 會不會怨恨祖先? 【明朝 是與西方文藝復興同時進行的時代 這一時代 明朝有了復古思想 講究“復仁”“復禮”。】 【而且東方的《牡丹亭》與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同一時代創作 兩位作者不是同年生 卻是同年死。】 【現在 讓我們看看大明的文學成績 與西方的文藝復興。】! 文學與文化影響力15 【明朝,看似科舉大興,讓寒門學子多了一條出路,實際上思想管控特別嚴格。】 【朱元璋屢次興起文字獄,為了帝王集權屢次殺宰相,並且立下“有明一朝不設宰相”的規定,給文人帶來極大恐慌;朱棣因為藩王上位、搶了侄子的皇位,上位後再次大殺特殺,對民間的文人言論管控更加嚴格。】 秦朝,王綰、李斯等左右相頓時看始皇帝無比感激。 雖然陛下為了分權設立了左右相來互相掣肘,但是比起動不動直接殺丞相的皇帝,真是仁慈太多! 他們在大秦當丞相還能活到年老退休,到後面的朝代怕是動不動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李斯更是瘋狂反省:他比始皇帝年長那麼多,活到始皇帝病逝了自己還健在,竟然還那麼貪婪的矯旨扶持胡亥,簡直是不知感恩! 淳于越等儒生突然開始慶幸自己生對了時代,屢次與帝王唱反調還能活著當博士、當扶蘇公子的老師,若是在後世,動不動被抄家滅族,這還當什麼官!不如歸隱算了! 突然被感激的目光看著的嬴政:“……” 他的好名聲,全靠後世的同行襯托。 【在明朝,對戲劇的管控更加嚴格,只能演復古戲。】 【明朝這項慣例,其實也是延續的元朝。】 【前面元朝為什麼都演繹得是唐宋小說?這就是答案,元明清三朝的中央戲曲政策,管控嚴格,不但要求只能宣揚忠臣孝子義夫節婦的故事,而且對唱戲者有嚴苛的刑罰。】 天幕放出了元明清三朝密密麻麻的禁戲法律,看完頓時讓唐宋文人感到慶幸。 相比之下,自己的帝王已經很開明瞭! 元朝對戲曲的禁燬主要使用“死、流、杖”三種處罰方法,規定亂編詞曲的人必須處死,把胡編詞曲與謀逆並列為極其惡劣的犯罪;如果編造詞曲譏諷議論政治,就會被流放偏遠地區;朝廷還對各行各業進行嚴格分類,藝人只能負責戲曲行當,不能從事其他行當,其他行業也不能隨意唱戲,違規者屬於不務正業,會被處以杖刑。 元朝重視農耕,若是百姓不聽法令,隨意唱戲、聽戲,都會被處以杖刑。教習戲曲的師傅和土地杖責77大板,立集市唱淫詞犯人杖責47下,地方官吏杖責27大板——杖刑以“7”為尾數,從7、17開始一直到87、97和107。 此外,對藝人也有約束,禁止藝人參加科舉考試——這一點被明清完全繼承下來,明朝規定“娼優隸卒之家不準入鄉校”,都對藝人十分歧視。 元朝嚴禁聚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