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頁(第1/2 頁)
小娘子:“峨眉派也有劍!” 小郎君:“武當派還有槍!” “少林派也有槍法劍法,還有棍法,還有拳法……” “棍子太俗氣……” “你才俗氣!” 年輕人在一旁吵吵鬧鬧快打起來,大人在一旁也沒好到哪裡去。 一會兒寫詩讚美自己的牆頭,一會兒作詞挖苦對方的牆頭。 還有動作快的,已經收拾起行李,打算連夜投奔自己的心頭派…… 一時之間,好不熱鬧! 宋朝,趙光義看得興趣大發:“原來套路表演也可以有如此殺傷力……” 趙匡胤看看天幕裡的少林武當大戰,就想起趙光義用禁軍表演“雜技”,氣得又開始罵趙光義:“你看看你,浪費人才!” 趙光義沒看多久,看到三人打得越來越激烈,完全看不清楚招式後就覺得失去了美感,也失去了興趣,去看那峨眉派的美貌弟子。 這一看,那英姿颯爽、冷豔中帶著殺氣的風姿讓他心裡癢癢,他的後宮裡還沒有這樣的款,眼神痴迷:“峨眉派的小娘子真漂亮……” 趙匡胤沒注意聽,腦子還沉迷在功夫裡,下意識道:“朕還是更喜歡少林派。” 趙光義一驚,看著幾乎半裸的少林武僧:“兄長你連男人都不放過嗎?”趙匡胤表情一陣扭曲:“朕是喜歡少林派的功夫!” 你個色痞腦子都在想什麼! 趙光義再次開始裝死。 趙匡胤心頭冷笑:你裝,我看你裝到什麼時候,我什麼時候死,保證你死在我前面!不管你怎麼裝,哥哥離世之前保證把你先帶走! 【首先說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興建,民間有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傳揚武學的說法,不完全正確。達摩祖師是有,但是來到少林寺傳播的是佛學,達摩祖師創立的是禪宗,不是少林武術。 如果華夏武術需要靠外來的人傳播,為什麼達摩祖師的本土南印度為什麼沒有武學?】 雖然影視劇裡也加入了一些西域高手和外邦高手,但是與從域外流入的武術完全相反,武術是從華夏往外流出的。 不然印度到如今可能最出名的體育活動就不是“瑜伽”而是“武術”了,但是至今全世界都認可——中國功夫!英語裡有單獨的“kongfu”指的就是中國功夫,不需要加“chese”也是中國功夫! “後世好像直接的戰爭不多,但是各種各樣文化的搶奪很多。”嬴政若有所思。 經歷過百家爭鳴,嬴政對於百家之間的文鬥武鬥親身也體驗過,比如大秦被儒家罵了好多年,他還被儒家指著鼻子罵過,這不僅僅是儒家不認可大秦的君王,也是一種思想文化上的博弈,是大秦的國策與儒家的理念不合。 天幕講過各國搶“四大發明”,也講過韓國搶華夏的非遺文化,講其他國家造謠華夏文化,這樣的文化戰爭,看起來與百家之戰有些相似,卻又有些不同。 沒有見過文化入侵的嬴政還不知道,後世可以兵不血刃、隔著千里之外給人洗腦,隔著網路就可以洗出一些叛國的漢奸,但是此時,武術已經向嬴政展示了文化戰爭的初次端倪。 武術,不僅僅與軍事相關,也與文化,與政治息息相關。 【少林寺武學是正兒八經的本土原創,在達摩祖師出現之前,因為正處在亂世,崇尚武力,少林寺本就有習武風俗。到唐朝時,漸漸演變出武學,有慧光、園淨等後世留名的高手,但是當時並沒有形成少林派。少林寺武學真正揚名,是在大明。】 明朝少林,以棍法聞名,有小夜叉六路、大夜叉六路,均有棍譜、棍圖以及破法譜,還有兩人練習的排棍。 明朝後期,少林寺有了少林拳法。 明末清初時,少林寺汲取了北方的拳法,學習福建的棍術和四川的槍術,最終融會提煉,形成了完善的少林武功——這時候的少林武學,是集天下武功於大成,才是後世之中所說的“天下武功出少林”。 少林派在全國各地光設分院,除了嵩山少林,隋唐之際在福建莆田設立九連山少林寺分院——即南少林。 元朝時期還在外蒙古和林、天津、長安、太原、洛陽等分別創立五座少林寺,在山東九頂蓮花山、臺灣八番社、四川峨眉山設立分院,加起來有十座,這樣可以在全天下廣收弟子。 因為分院眾多,廣收天下弟子,融匯大江南北的武學精華,少林寺套路眾多,光是拳法就有172種之多,還有“少林七十一絕技”,棍法、槍法、刀法、劍術等等。 【大家知道俞大猷與戚繼光一樣,都是著名抗倭將領,民族英雄,但是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俞大猷也是一名曾經去少林習過武的武術高手,並且寫有《劍經》。】 【這本《劍經》非常有意思~】 開始聽到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