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頁(第1/2 頁)
因為同出一源,苗刀也有自己完善的刀法武術,並且同樣是雙手刀,後來戚繼光抗倭選擇讓明軍中裝備苗刀,以苗刀來對抗倭刀,後來甚至用苗刀來對抗蒙古騎兵,滿清騎兵,戰鬥力十分強大。 到了清朝後,苗刀遭遇了與開花彈一樣的遭遇,被冷藏,幾乎失傳。 直到民國時期,民間武術家劉玉春重出江湖,在苗刀刀法中融入通臂一十四式中的步法,用苗刀大敗日本武士,得到了民國政府的重視。 日本武士協會同樣重視,一次失敗依然不可能善罷甘休,屢次派遣日本武士前來挑戰,劉玉春的愛徒郭長生使用苗刀,再次獲勝。 【虛假的武林大戰,是為了爭奪武林盟主、為了寶藏和秘籍; 真正的武林大戰,是為了抗倭、抗英,僅僅是為了保家衛國,為了生存戰鬥。】 壯族女英雄瓦氏夫人將壯拳揉進北長拳,使得壯拳越來越強大,然後將之運用到了抗倭前線,屢建奇功。 土家族在明朝嘉靖年間,永順、保靖等地土家族的土司率兵前去抗倭; 清朝時期,土家族被清限制民間習武,實行刀槍入庫政策,土家人改為學習拳棍,以防守為主。 但是到了清朝道光年間,列強入侵後,土家人依然與清兵並肩作戰,在廣州抗擊英軍,擊斃英軍兩百多人; 雲南的德昂族比較偏遠,保山地區的德昂族拳師王四墨參與了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中用長刀保衛保山,用冷兵器對抗日本人的熱武器…… 趙禎突然有些尷尬。 “這個壯族,是不是就是那個儂智高?” 仁宗朝,壯族首領儂智高不堪忍受交趾的壓迫,向大宋投誠,結果被大宋拒絕了。 被拒絕後儂智高自立為王,自行建立“南天國”,號稱仁惠皇帝,後來攻破邕州,建立“大南國”。 結果這個時候趙禎有反應了 派狄青去討伐 儂智高在崑崙山戰敗 戰敗後不得不流亡大理 最終病死他鄉。 儂智高其實家族都是大宋廣西人 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經歸附大宋並且有官職 整個儂氏家族與大宋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結果儂智高被交趾欺壓向大宋求歸附時被拒絕 儂智高的起義之下帶著對大宋的強烈怨恨 起義反交趾還一起反宋 兵敗之後寧願流亡也不願意投降大宋。 再看看天幕上那些幫助大明朝廷對抗倭寇的少數民族 趙禎難得心虛。 大臣提議:“不如 現在派兵相助?” 現在雖然剛拒絕了 但好歹還沒打起來 好像還來得及拯救。 趙禎雖然覺得有損帝王威嚴 但是實在眼饞少數民族的忠心和戰鬥力 最終選擇了答應:“善 就讓狄青率兵去救助吧。” 朱元璋想起了另一個少數民族彝族的女首領 奢香夫人。 “看來哪怕是異族 用得好還是可以好好使用的。” 奢香夫人是彝族首領 丈夫去世後扶持幼子統領當地彝族 但是與漢人將領馬曄有衝突。 馬曄不但在當地橫徵暴斂 還屠殺彝民 抓捕奢香夫人後鞭打受刑 兩族差點起衝突發生戰爭 反而是奢香夫人按下彝族人 自己上京城伸冤。 單純是伸冤 朱元璋並不會這樣在意 他更在意的當然是彝族的領土。 馬曄不是傻子 故意發生衝突就是為了找個藉口開戰罷了 沒想到奢香夫人如此能忍 讓他失去了一個開戰的理由。 “罷了 和平往來也挺好。”看到天幕上的各個少數民族在幫無能的明朝皇帝抗倭 再看看還在修仙的嘉靖皇帝 朱元璋現在看奢香夫人都覺得是大明的忠臣。 奢香夫人抓住機遇:“彝族願意修路與大明通商往來 支援明軍 守護大明江山!” 這可是說到了朱元璋的心裡去了 立刻高興地應下:“好!” 果然是大明的忠臣 這彝人 比自家那窩囊廢的後代還靠譜! 【華夏真是世世代代抗倭 這倭寇 怎麼就殺不完呢?】 荊咕此前看到網路上說 一代人有一代人厭惡日本的理由 老一輩有抗日戰爭 現在有了核汙染事件。 但是她萬萬沒想到 老祖宗也抗倭抗了許多年 抗了很大的範圍。 她深刻見到了 什麼叫做“禍害遺千年”! 【雖然很想說大清朝廷不做人 一邊要用人一邊處處打壓 但是這一章的主角不是大清 懶得再說。】 罵不完 真得罵不完。 下一章單獨介紹清朝和民國的武林高手 要罵的更多 荊咕決定留點力氣再說。 【到清朝時期 大量的武術專著紛紛面世。】 【比如吳殳的《手臂錄》、程真如德《峨眉槍法》、洪轉的《夢綠堂槍法》、黃百家的《內家拳法》、張孔昭的《拳經拳法備要》、萇乃周的《萇氏武技書》、王宗嶽的《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