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頁(第1/2 頁)
相反,正因為飽受天花之患,康熙親自研究人痘術。就連他命太醫吳謙編纂的《醫宗金鑑》時也把天花重點列出,將痘疹作為一科單獨從幼科中分立出來,在《醫宗金鑑》中也單獨成冊,特別還將《種痘心法》作為一卷與幼科心法並列。 同時,因為宮中有蒙古太醫,和專門負責正骨的駟院綽班,《醫宗金鑑》中也記載豐富的正骨技術。 《醫宗金鑑》經過三年時間編纂完成,全書共90卷,分15種。即傷寒17卷、金匱8卷,名醫方論8卷,四診1卷,運氣1卷,傷寒心法3卷,雜病心法5卷,婦科心法6卷,幼科心法6卷,痘疹心法4卷,種痘心法1卷,外科心法16卷,眼科心法2卷,針灸心法8卷,正骨心法4卷。 整體而言,《醫宗金鑑》圖、說、方、論俱備,歌訣助誦,很適合民間普及和記憶。加上內容豐富,概括了當時華夏幾乎所有的疾病,含金量很高。 一經頒佈,從朝廷到民間暢銷了很多年,也是弘曆自得的功績之一,沒想到後世子孫廢除了針灸,這不僅僅是打擊中醫,也是在打他這個祖宗的臉。 弘曆越想越氣:“來人!把太子父子都給朕叫來!” 本來因為被天幕罵過,這次特意單獨看,結果還不如一起看,一起捱罵! 【道光皇帝到底是僅僅因為一次墜馬就廢除針灸科,還是因為當時的社會風氣心裡更偏向西醫才廢除針灸科,我們已經無從得知。】 【我們能知道的,就是二十多年後的1840年,恰好是道光皇帝原配皇后鈕祜祿氏去世的那年,英國人發起第一次鴉片戰爭,逼迫清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此後道光皇帝一蹶不振,渾渾噩噩度日,自己在榮華富貴中活了69歲病逝。】 鴉片戰爭的賠款條約不止最出名的《南京條約》,有許多。 荊咕本著不能自己一個人生氣的原則分享在了天幕上,成功的讓所有古人氣到了。 1840年12月,琦善擅自與義律訂定《穿鼻草約》,私許割讓香港,開放廣州,賠償煙價。 1841年5月,簽訂《廣州和約》,廣州三元里人民奮起抗英。 1842年5月,英軍攻陷吳淞炮臺,旻寧批准中英《江寧條約》,它有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南京條約》,答應割地、賠款、五口通商。 荊咕貼心的把條款細節和賠款數額都給單獨圈出來,成功地把玄燁氣得胸口悶痛。 還好,因為被氣的次數多了,已經熟練地備下太醫在旁,只是原本準備針灸提神,針灸科的太醫有些不敢,退縮了,讓湯藥科的太醫上前。 玄燁見狀更氣了。 他氣得倒不是太醫,換成自己只要治病要送命,也不敢治,還不如苟著啥也不做。 但他不是那無能廢物! “就讓針灸科來!朕相信你們!”玄燁氣得太陽穴陣陣抽疼,還得忍著疼給自己的廢物後代收拾爛攤子。 等太醫戰戰兢兢給自己施針之後,玄燁還得安撫太醫,並且下令讓太醫院編纂醫書,尤其是針灸科,好好寫書,朝廷會印刷之後傳遍天下,這才讓太醫們感恩戴德的下去繼續深入研究醫術撰寫醫書。 太醫們走了,玄燁還在生氣:“這樣的長壽,還敢懷疑宮中太醫技術不行?” 他倒是寧願宮中太醫技術差點,早點送這廢物子孫下去,讓自己出出氣!【至於“中醫無用論”,這並不是現代才有的,而是與我們的國恥,與八國聯軍侵華有關係。】 當清朝末年,歐洲列強入侵華夏,打破的不僅僅是封閉的國門,還有國人的自信心。 從武力到文化,一切的一切都被更先進的歐洲碾壓。 在武學上,西方人鄙視華夏人是“東亞病夫”,嘲諷華夏的武術是花架子空把式; 在文化上,西方人嘲諷華夏的文化是封建迷信色彩濃厚,這其中就包括中醫。 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西醫,或者說是現代西醫,以強勢的姿態入侵華夏,在列強與教會的支援下落地生根。 從那時開始,中西醫論爭日益激化。 醫界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中醫已落後於時代,是封建迷信的騙人把戲。因此從道光皇帝、北洋政府,到國黨、光頭,都曾製造各種障礙阻止中醫的發展,甚至企圖用行政手段消滅中醫。 【其次是1912年,北洋時期的政府故意把中醫藥排斥在醫學教育系統外,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統漏列中醫案”。】 【1913年,教育總長汪大燮公開提出廢除中醫中藥,在接見京師醫學會代表時毫不掩飾地說:“餘決意今後廢去中醫,不用中藥。所請立案一節,難以照準。”接著,在教育部公佈的教材中,繼續把中醫摒於政府教育體系之外。】 【1922年3月,北洋政府內務部頒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