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頁(第1/2 頁)
有一天,他在學校裡遇到了另一位著名的教授。 “哦,你就是那位小解剖家?” “您好,尊敬的伽利略教授!” “聽說你畢業了打算去劍橋大學繼續深造?” “是的教授。” “很好,醫學是一門值得不斷鑽研學習的專業……” 兩人相談甚歡,這位著名教授,就是義大利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伽利略。 哈維就讀於帕多瓦大學時,伽利略正在那裡擔任教授。 後來哈維去英國劍橋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年僅24歲。 【帕多瓦大學誕生的1222年,金朝倒數第二位皇帝,金宣宗在位;未來的宋理宗趙與莒,被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宋理宗最著名的只有兩件事,一是公元1234年與蒙古軍聯合滅金,二就是死後被楊璉真迦盜墓,屍骨被折磨頭顱都被斬下。】 【而在1602年,當哈維這顆醫學界的新星在冉冉升起時,明朝哲學家、思想家李贄被萬曆皇帝批捕,在獄中含冤自盡——論支援皇帝不會,論搞破壞一個比一個厲害呢~】 李贄突然聽聞自己的死訊,卻並沒有害怕,仰天長笑:“哈哈哈哈,含冤自盡!連天幕也在為我叫冤!” “老師……”他的追隨著擔憂地看向李贄,“要不我們先去海外避避難?” “我為何要躲?要怕也是他們怕我,沒聽天幕說連皇帝都要冤枉我,這是他怕了我啊!” 李贄猖狂一笑,提起筆來,揮毫在牆壁上寫下一行詩歌明志: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願早一命歸黃泉!” 【還是1602年,萬曆皇帝實行了礦稅,激起民間激憤。他突然病了,可能疾病中反省,決定撤銷礦稅。結果第二天病好了,立刻反悔,繼續實行礦稅。在礦稅使的壓迫下,景德鎮這個千年瓷都出現了上萬名瓷器工人發動起義,毀器廠,燒稅署,打死礦稅監官,最終頭領被抓捕處死。】 【時間往前推兩年,1600年,明朝與女真,也就是未來的大清,在薩爾滸之戰中戰敗,大明徹底走向衰落。】 洪武年間,朱元璋磨刀霍霍向兒孫:“朱棣!你給老子過來!” 永樂年間,朱棣怒喝:“朱高熾!朱瞻基!都給老子滾過來!” 而萬曆年間,朱翊鈞:“……” 別罵了別罵了,他已經在改了,都已經上朝了還能怎樣? 感受著大臣們眼中的懷疑和警惕,就連母親也不放心地,時不時派宮人來盯著他,還聯合后妃盯著他,處處提醒警告。 朱翊鈞第一次開始思念張居正。 假如老師還在,讓老師去幹活多好啊,現在壓力好大,還好累…… 【從萬曆年間開始,東西方彷彿分裂為兩個世界。】 【西方在明朝時期經歷了文藝復興,明末清初開始醞釀工業革命,在東西方世界的交流中,西方同樣面臨著考驗。】 【1854年,英國從印度殖民地的海船迴歸本土時,為英國帶去了霍亂。英國女王的御用醫師約翰·斯諾發明了“疫情地圖”,這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疫情地圖,因為精準找到了疫情的源頭,及時切斷,讓英國的霍亂疫情得到了快速且有效的控制。】 正處於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倫敦的人口速度增長過快,衛生環境卻沒有跟上,下水道遠遠不夠。 於是,倫敦市民養成了一個習慣——在自家門口挖糞坑。 就算不多的排汙管道,也是簡單粗暴直接把未經過處理的糞便排入泰晤士河中。 所以當時的泰晤士河,成分十分複雜:倫敦居民的糞便,買不起棺材下葬的貧民的屍體,各種疾病病菌,攜帶病毒的死老鼠,蒸汽船上的排洩物和垃圾等等。 這樣的環境,對於霍亂病毒的傳播,簡直是最好的溫床。 1854年,倫敦蘇荷區各地出現了上吐下瀉的市民。 “我今天已經拉了五次!” “我要拉虛脫了……” “我不行了……” 起初,市民只是以為吃壞了肚子,嚴重一點去找醫生,不嚴重的自己在家想辦法。 直到出現了死者,而且是同一天出現了不少死者。 “有人死了!” “死在了廁所裡!” “有人拉死了!” 當倫敦出現了多例同樣死法的死者,訊息立刻傳到了宮中,傳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手上。 維多利亞女王命令自己的御醫約翰·斯諾來調查這出看起來像是流行疾病的事情。 當時,歐洲同樣有“報應”或者“瘴氣”一說。 比如歐洲人為美洲人帶去了黃熱病、天花等疾病,導致美洲土著死傷大片,才讓西班牙人輕而易舉佔領了美洲。後來歐洲興起梅毒時,就有歐洲人認為是“報應”,是“美洲土著的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