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頁(第1/2 頁)
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廢止中醫案”。 2月26日,上海《新聞報》率先將此事公諸於眾; 3月2日,餘雲岫主編的《社會醫報》出版中央衛生委員會特刊,公然刊出了還沒有宣佈實行的“廢止中醫案”,在社會各界引發了轟轟烈烈的反響。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所謂的廢止中醫的醫藥學會,實際上沒有一名中醫!】 【更嘲諷的是,不久之後,氵王精衛的岳母突患惡性痢疾,請遍西醫都沒有效果。後來,氵王精衛不得不請當時的老中醫施今墨,施今墨只是靠把脈就道出病情,開藥後3天痢疾停止,5天胃口好轉,10天后就痊癒了。這效果比當時所謂的“科學西醫”要高明多了。】 【氵王精衛經此一事,不再廢除中醫,特意題贈了“美意延年”的牌匾給老中醫施今墨。】 原本看到餘雲岫“反中醫”,還有當權者支援和執行廢除中醫政策,不少大夫氣得不輕。 直到看到這裡,才覺得出了一口惡氣。 “哈哈哈哈,這洋人果然不行。” 華佗笑得暢快:“還得是老祖宗的醫術才能救人活命。” 在唐朝,其他國家也有公費來大唐學習的留學生,孫思邈也與外國留學生打過交道,雖然知道其中不少留學生欽慕大唐文化,也沒見徹底否定自己國家文化的。相反,不少外國人學成之後不忘把文化帶回自己國家,比如那日本。 孫思邈眉頭緊皺:“這學生公費留學,是不是拿著公中的錢去國外讀書?就讀成這樣子?” 清朝,葉天士為康熙皇帝治療過背後痤瘡,對康熙帝服用的金雞納霜也有所瞭解,身處在這個大環境,更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更偏向西醫,但是西藥真不是萬能的。 “西醫治療瘧疾的神藥也不是西方的,還是美洲的,離開那一味神藥就不行了。” 【但是這並不能解決國黨反中醫的決心,哪怕全國中醫結成組織,全國17個省市及南洋、菲律賓等223個團體的457位代表參加請願,光頭當著請願者的面答應撤銷反中醫政策,但是代表一離開立刻推翻自己的諾言。】 【1930年,國黨中央委員會最終於第226次政治會議上,正式確立了中醫藥的合法地位。為紀念這次抗爭的勝利,並希望中醫中藥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弘揚光大,造福人類,醫學界人士將3月17日定為“中國國醫節”。】 “這個不錯,咱也有自己的節日了。” 唐朝時期,還沒有宋元時期那樣由帝王開始重視醫學重視醫者,普通的醫者還是沒有文人的地位,看了頗多感慨:“後世大夫比我們更不容易,連行當都差點被廢除了。” “都怪那什麼清朝,國家無能,被人欺負的都要忘本了。” 唐人尚武,說著說著罵罵咧咧,擼起袖子就要開始舞劍抒情,若是清朝人在面前,恐怕直接給一劍劈了。 宋朝時期,文人也在感慨。 “哎,是時代的衝擊,換成我朝就能對抗那船堅利炮嗎?” “我朝的火器更厲害,發展下去誰說不能?” “我朝敢打嗎?” 一句話讓大家齊齊閉嘴。 別提了,大宋的火器比遼金西夏更厲害,還不是不敢打。 有人提到前朝:“唐朝也有安史之亂,假如安史之亂後西方人大舉入侵,我們能抵擋嗎?” “哎,唐朝也有天災,也有瘟疫。” 說到最後,齊齊一嘆。 人力有時盡,而天災人禍無窮盡。 每當大災面前,總是會讓人感受到人力的渺小。 也有人看到了軍事入侵的威脅,帶來的原本不僅僅是土地喪失,還有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喪失,這才是斷根一般的傷害:“難怪天幕要重視武力重視軍士,國家的武力果然很重要!” 【但是,這依然只是“面子工程”。】 【在焦易堂等人提議下,國黨才勉強願意仿照國術館之例,在南京設立了中央國醫館,並在各省及海外設立分館、支館。名義上國政府每月支給五千元,但從第二個月起就減半發給,使得國醫館遲遲辦不起刊物、開不起訓練班。】 如果說這是民國時期、是建國前受到外國侵略的影響也就罷了,但是新中國成立後,甚至到現代,依然有這樣的風潮。 而且,來源的就是醫學界的內部。 【1985年,北京、上海的62名西醫專家,出於爭取科研經費等原因,聯名上書□□同志,認為“中醫不科學,中醫可能是偽科學”,呼籲“國家不能把有限的資源用在中醫研究上”。】 【一直到現代,2006年,《醫學與哲學》雜誌在“不文明、不科學、不人道、危害生物多樣性?”清朝,王清任因為天幕中出現過多次人體解剖圖,正在家中描摹人體結構,聽到這話氣得直罵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