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頁(第1/2 頁)
劉徹:“等等,不是說後世都是‘漢族’‘漢人’嗎?” 嬴政聽著天幕上一個個相似的“秦”的口音,儘管看不懂那些符號,依然不影響大秦千秋萬代的好心情。 【不過,無論華夏還是日本,都更為普遍地認為“漢”才是華夏的代表。】 嬴政:“……” 說好的朕是你們最愛的老祖宗呢? 劉徹哈哈大笑:“朕就說嘛!” 還得是漢勝過了秦! 【這不僅僅是因為漢王朝的統治時間超過秦王朝二十多倍,還因為漢王朝創造了最輝煌的時代,為後世文化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統治時間超過秦二十多倍…… 嬴政:“……” 這一刻,所有的大秦君臣齊齊沉默了。 “胡亥!趙高!”陰嫚公主忍不住低聲痛罵。 都怪胡亥和趙高! 李斯縮了縮脖子,假裝隱形人。 【從漢字、漢文、漢學到漢土、漢民族等,此類詞語不勝列舉,意義可見一斑。而且,當今華夏人稱自己為漢族,以自己是漢文化的繼承人為豪。】 【但是,“漢”這個字也不完全是褒義,還有“惡漢”、“暴漢”、“無賴漢”,甚至“痴漢”這些充滿厭惡的詞語,這是為什麼呢?】 【文字的背後同樣銘刻著歷史,這些貶義詞關係著一段屈辱的歷史——五胡亂華。】 【從五胡十六國至南北朝的近二個世紀裡,胡人視中原人為手下敗將,輕蔑地稱其為“漢子”等各種貶義的稱呼,於是傳承到了現代。】 在民間文化發達的明清,中原人這才知道動不動罵人的“那惡漢”“那無賴漢”原來還有這樣的黑暗歷史,頓時齊齊覺得晦氣。 “以後再不罵人了,我們若是這樣罵人,跟那蠻夷有什麼區別!” 真正的漢朝人則是憤怒:“我們好好的漢人,怎麼變成那什麼罵人的髒話了!” “都怪那蠻夷,又禍害人,又禍害我們文化!” 【每逢戰亂,總有中原人不堪戰爭逃亡到外地,甚至是國外。】 【所以在日本和韓國的歷史上,有著關於秦人漢人的傳說。】 【在古代,日韓的移民裡,有很多自稱是秦人或者漢人。前者被稱為“hatahito”,後者被稱為“ayahito”。他們的出生地大多不是中國,而是朝鮮的南部。他們的紡織技術尤為突出,織機(hata)、綾羅(aya)等表示紡織技術或紡織品名稱的詞語均取自對他們的稱謂,便足以證明這一點。】 【於是,秦氏後代和漢氏後代分別把秦始皇和漢朝的各個皇帝視為自己的祖先,認祖歸宗。其中,認東漢靈帝為祖的尤為多見,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漢朝末年逃到朝鮮半島的漢朝宗室。還有人更大膽,說自己祖宗是漢高祖劉邦。】 正為黃巾起義忙得焦頭爛額的漢靈帝劉宏彷彿找到了救星,大喊:“是朕的後人就給朕搬救兵啊!朕願意給你封官!聽到沒有!” “陛下,不如派鴻都門學的學生去日韓外交。”十常侍幾人守在劉宏身邊,牢牢把持著帝王身邊心腹的位置,聞言提議道。 劉宏連連點頭:“好!好!就讓他們去!” 在唐朝,李世民也在討論漢靈帝。 “沒想到,那日韓人竟然這麼喜歡漢靈帝?” 長孫皇后不理解:“他們喜歡昏君?” “雖然沒做過幾件好事,還是有點貢獻的。” 李世民皺眉想了想,漢靈帝時期的重要事件:黃巾起義,黨錮之禍,十常侍,賣官售爵,裸遊館…… 各種荒唐事中,好不容易找到個還算是好事的。 “鴻都門學就不錯,算是劉宏為數不多的貢獻,因為打破了儒家的壟斷,開設的這所鴻都門學不教授儒學,只教授自己喜歡的書法藝術等,還會因為自己的喜愛為出自鴻都門學的學生封官,雖然很被正統儒生嫌棄。” 從意義上來說,鴻都門學不僅是華夏曆史上最早的專科大學,也是世界上創立最早的文藝專科大學。 它不僅打破了儒家的壟斷,還招收平民子弟入學,突破貴族、地主階級對學校的壟斷,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也是有進步意義的。鴻都門學的出現,為後來特別是唐代的科舉和設立各種專科學校開闢了道路。 雖然因為戰爭,曇花一現十分短暫。 難道日本韓國的那些漢人也有從鴻都門學出去的? 李世民也迷惑了。 【如果哪一天劉邦真得詐屍,被後人祭祀的時候醒了過來,聽到一群嘰裡呱啦說話完全聽不懂的日韓人,可能還會想:我的後代怎麼說話我都聽不懂了?】 劉邦想想那畫面,自己都給逗樂了。 “老子才沒那種蠻夷子孫!” 【日本人有些自稱是“秦人”或者“漢人”,還說唐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