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頁(第1/2 頁)
【《小兒藥證直訣》是最早記載辨認麻疹法和記百日咳的證治,也是最早從皮疹的特徵來鑑別天花、麻疹和水痘,創立了我國最早的兒科病歷。它不僅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第一部 系統完整的兒科專著,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兒科專著。】 錢乙感激地看向自己一起帶來祝壽的一位不起眼的年輕弟子:“季忠,為師多謝你。”說著朝他鞠躬正式行了一禮。 閻季忠手忙腳亂連忙躲避:“師父,您折煞我也!若不是您當年救活了我,哪有我如今的活命!” 錢乙行醫時,曾經救過不少小兒的性命,他後來的徒弟閻季忠就是其中之一,哪怕閻季忠當官之後也沒有忘掉這份救命之恩,主動來找錢乙學醫。 兩位師徒你來我往客氣一番,氣氛無比融洽。 【《四庫全書目錄提要》稱錢乙的書為“幼科之鼻祖,後人得其緒論,往往有回生之功”。】 【不過我個人覺得錢乙也得感謝一下徒弟閻季忠,畢竟沒有他也沒有自己名傳後世的醫書。】 【比如,許叔微,雖然據說他著作了《傷寒百證歌》、《傷寒發微論》、《傷寒九十論》等,對傷寒學有較多發展,於晚年又著作《類證普濟本事方》十卷,還有《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翼傷寒論》等醫書,但均未見行世。但凡有一位弟子能幫他儲存或者傳播醫學理念,也不至於今日無法給大家介紹。】 聽到錢乙被各種誇,還在等待自己被如何誇的許叔微如遭重創。 他寫了那麼多本書,竟然都沒有傳到後世? “未見行世”到底是失傳了還是沒有刊刻流傳到民間? 眼看著天幕直接將他一言帶過,許叔微坐不住了。 “不行,我辛辛苦苦寫書,不是為了閉門自己欣賞的!” 大宋可不流行閉門造車,也沒什麼文人學醫不體面,他就算是大學士,也是喜愛名聲的。 “今天我就去刊刻,多印一些!” 【宋朝在抗疫藥物與抗疫方法上也出現了新的進展。】 【儘管人痘法要在清朝經過康熙皇帝得到推廣,但是人痘法最早也是在宋朝開始嘗試的。】 【天花,古稱為“痘疫”,原本是一種只存在與動物身上的病毒,然而隨著人類向農耕文明轉化,畜牧業的發展壯大讓天花病毒成為了一種威脅人類生命長達千年的病毒,並且從西方傳到了東方。】 【在晉朝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最早記錄了天花傳入華夏的過程。到唐高宗時期,王燾的《外臺秘要方》記載,隨著鮮卑族建立政權,天花從西域傳到了江南。】 【到宋朝時期,天花已經成為了奪去幼童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民間甚至有說法“說娃只一半,出花才算全”。直到有了人痘法的出現,才有了對天花的免疫方法,而這個方法,與北宋的丞相王旦有關係。】 北宋真宗年間,當時的宰相王旦一連生了幾個子女,都死於天花。 他老年時又得了一子,名為王素,為防王素再遭天花,於是召集天下名醫商議防治方法。峨眉山上的一位名醫透過將毒性減弱的人痘痘苗透過鼻腔粘膜為王素接種, “天不絕我王家,我終於又有了兒子!”北宋真宗年間,宰相王旦晚年再得一子,高興地老淚縱橫,小心翼翼抱著兒子,親自為他取名: “吾兒,名為王素!” 王旦並非只有這老來子,年輕時一連生了幾個子女,全都死於天花。 本以為自己要慘遭絕嗣,沒想到晚年竟然又有了麒麟子,王旦激動中還有擔憂:“我年輕的兒女全部死於天花,我的素兒如何才能保得住啊!” 他的老妻同樣心疼這家族中唯一的子嗣,心驚膽戰看著孩子長大著,長大著,京中又開始流行天花,終於坐不住了。 老妻提議道:“相公,王素如今也大了,總要出門讀書,不可能一直關在家中。這痘疫兇險,不能只靠躲,不如讓天下名醫來商議,以重賞來鼓勵名醫想辦法。” 王旦撫須思索,王素也到了要開蒙的年齡,不論是去學堂還是請夫子,總得接觸人,自己一直把王素關在府上,王素自己都有意見了,最近叛逆的很。 王旦也沒有別的好的辦法,只能答應:“好!就依你言!” 他很快就在宰相府門口張貼了告示,重金懸賞名醫為自己的老來子防治天花,並且派人向民間傳播訊息。 宋朝行商繁多,訊息四通八達,很快將王旦的要求傳向四面八方: “聽說了沒,王相公以重金宴請天下名醫,求小兒防治天花!” “聽說了沒,王相公家……” “聽說了沒……” “老夫有辦法。”一位來自峨眉山的名醫找上門來,開門見山地對王旦說道,“此法名為‘人痘法’。” 王旦:“何為人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