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頁(第1/2 頁)
在此書中,吳有性認為瘟疫並非是六淫之邪侵略,而是因為“癧氣”所致。所謂癧氣,是指天地之間存在的一種“異氣”,用現代醫學的解釋,就是“病毒”。 而且,吳有性確認,癧氣的傳播途徑就是經由人的口鼻進入人的體內,癧氣的盛行是和地區、氣候等有著密切關係。 吳有性還注意到,當傳染病廣為流傳時,健康的人和患者接觸之後,要隔若干天才會顯現出這種疫病的爭創,所以他認為疫邪到發病是有一段間隔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病毒潛伏期”。 對於治療之法,吳有性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一種病只有一種藥治療,已經認識的同樣的傳染病不同體質的人會出現不同症狀。 吳有性還提出:“牛病而羊不病,雞病而鴨不病,人病而禽獸不病。究其所傷不同,因其氣各異也。” “種屬免疫”在現代醫學之中是常識,但在當時要得出這樣的結論非常不容易,吳有性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去探訪鄉下,親自去牛棚、豬圈和雞舍之中實地考察,最終系統地寫入了自己書中。 然而,吳有性的創新理論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甚至被後來醫學大家們視作“異類”。 清代的中醫大師陳修園對《瘟疫論》如此評價:“創異說以欺人,切不可隨波逐流。” “這明清真是不缺什麼就輕視什麼,換做我大漢,這樣厲害的名醫當然得重視,朕願意千金聘之!” 劉徹羨慕到想搶人,發出高薪挖牆腳的聲音。 可惜,吳有性聽不到。 但是大漢的名醫是可以有機會聽到的。 於是劉徹只能嘆息一聲,轉向大漢:“頒佈朕的旨意,朕千金聘名醫,召天下名醫入長安共商太醫院和太醫學校之事!” 大漢的醫學人才,還是太少了。 可惜不能時空穿梭,不然能搶到手的名醫太多了。 劉徹自言自語:“以朕千古一帝的名聲,若是能去後世招攬名醫,一定能招攬很多吧?” 大臣們:“……” 陛下對自己似乎有什麼誤解…… 但是他們不敢說…… 【我們學歷史時,課本上評論清朝曾經有一句話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清朝是封建社會的巔峰時期,也是集大成時期。】 【這裡的集大成,就包括各種文學、藝術,還有醫學都是在對前朝進行總結,也就意味著,它的風氣是保守派佔據上風。】 【創新是需要冒險的,在一個文字獄高壓到動不動因為一句詩抄家滅族的奴清,只去繼承古人經典明顯比創造新理論被人罵“異類”要安全。但這並不代表,“異類”真的是錯誤的。時間會證明,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多年之後,吳有性的觀點被現代醫學所證實,《瘟疫論》極大地推動了疫病學的發展,溫病的辯證法論治體系不斷完善,擺脫了傷寒理論的侷限,誕生了中醫學領域的新學科——溫病學。】 【時至今日,吳有性依舊是中醫和西醫都一致褒獎的醫學大師,他提倡的“癘氣說”突破了傳統的“六淫說”,“癘氣說”與後來西醫之中的“微生物學”有相似之處,讓他從近代開始備受推崇。】 “哈哈哈哈,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哈哈哈哈說得好!” 被當世部分保守醫者批評“異類”的吳有性,聽到來自後世的讚揚,激動地手舞足蹈。 時間會證明,他才是對的!他的理論雖然看似叛出了前人的經典,但是創造了新的天地——溫病學! 這是因為他的作品誕生的新學科! 【非常可惜的是,一代瘟疫學大師的吳又可,死於清軍的屠城。】 【清軍入關發出“剃髮令”的時候,吳有性因為拒絕剃髮被清軍處死,妻子帶著孩子投河殉情。那個時候努爾哈赤一定沒想過,他的子孫被天花困擾了好幾代,甚至因為天花死了好幾人。】 聽到這話,正在被圍城中苦苦煎熬的吳有性再次發出一陣瘋狂地笑:“哈哈哈哈!報應!都是報應!” 他的妻子卻擔憂地看著丈夫:“又可,你要被清軍處死,不如,我們逃吧!” 吳有性的笑容戛然而止,悲傷地看向妻子:“夫人,是我不好,連累你跟孩子一起死。” 到如今,逃,又能逃到哪裡去呢? “天幕誇了你,清人沒準不會殺你!”妻子終究不捨得,丈夫如此大才,卻因為剃髮而死。 吳有性淡淡地搖了搖頭:“就算放過我,也會讓我去給清人治病,我不願意,依然還得被殺。” 妻子聞言,眼淚立刻下來了。 是啊,丈夫既然會拒絕剃髮,又怎麼不會拒絕給入侵的蠻夷看病。 換作她,她也不願意! “就這樣吧,這樣就很好了。”吳有性看了看孩子,衝著孩子招手讓他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