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頁(第1/2 頁)
【在清朝有了醫學雜誌後,保守派與革新派的交流更加頻繁,對醫學的促進有了更好的作用。】 【這個醫學雜誌,就是清朝乾隆年間,醫家唐大烈編纂的《吳醫匯講》,主張不同學派可以自由爭論,開創了華夏醫學雜誌的先驅,非常先進。】 唐大烈聽到天幕說起自己的《吳醫匯講》,精神抖擻,立刻吩咐僕人給他取一份《吳醫匯講》來,還特意取得當年發行的第一份。 他攤開書籍,只見卷首刊上寫著一段話,正是自己的理念。 哪怕過去了許多年,自己已然不再年輕,看到這段話彷彿找到了初心,唐大烈忍不住喃喃念出聲來: “凡屬醫門佳話,發前人所未發,可以益人學問者,不拘內外女幼各科,無不輯入。” 他越念聲音越大,最後一句更是鏗鏘有力! 他主張不同學派可以自由爭論反對門戶之見。不同學術觀點,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採用刊出,因此他的《吳醫匯講》欄目十分豐富,不僅有內、外、婦、兒各科,還有經典著作的註解闡發、學術理論的爭鳴探討,整個江浙一帶的名醫都在積極投稿,帶動了當地的醫學交流和發展。 天幕如此誇獎,唐大烈認為自己不負所望,終於做到了自己的初心。 而江浙名醫同樣支援,這是唐大烈應得的榮譽! “這個醫學雜誌不錯,我們不缺紙,也可以學。”忽必烈十分積極地說道。 他大元既有醫戶世家,又不缺名醫名派,就缺個醫學雜誌了。 一句命令下去,朝臣與貴族難得達成一致,都十分積極。 醫學發達了,有助於健康長壽,誰會跟自己壽命過不去呢! “真希望我們也能活到後世的壽命!”雖然還年輕,被天幕劇透過會早逝的真金語氣羨慕。 忽必烈看了兒子一眼,這一次表示非常贊同。 誰說不是呢,大元的醫療制度這麼被後世誇獎,他們作為帝王和太子竟然不能長壽,這不是自己砸自己招牌嘛! 在不缺紙和名醫的唐宋,都在快速地記醫學會社和醫學雜誌怎麼辦。 但是到了秦漢,帝王大臣們齊齊唉聲嘆氣。 “紙可真是個好東西!” “印刷術也是。” 就是他們才剛剛研究出來,還不夠用。 更重要的是,民間的識字率都不高,醫學教育也沒有普及,連分科都沒有後世十三科那麼多,名醫更別提了,就算有了紙,各科都湊不齊一本醫學雜誌。 “先學走路吧。”大秦,李斯第一次遺憾自己老了。 他老了,來不及改行再去學醫了,不然自己高地得把醫學雜誌整出來,自己的文列在第一頁最醒目的地方傳遍天下! 可惜,來不及了。 嬴政頷首:“不急,大秦有醫家。” 眾人頓時齊齊安心了。 沒錯,大秦的醫家還沒有遭遇後面被儒家打壓的狀態,還有完整的傳承,大秦的醫術本就是七國之中最厲害的,他們現在學習天幕的已經夠用了! 【關於明朝的滅亡有很多個說法,亡於宗室,亡於黨爭,亡於經濟危機,亡於氣候劇變,亡於鼠疫等等。單獨說一個原因都有些片面,而綜合在一起,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反面全部集齊了,想不亡國也難。】 朱元璋聞言眼前一黑。 這麼多問題! 他才剛解決大明寶鈔的問題,還在想如何教孩子,怎麼一下子來了這麼多! 朱棣也沒好到哪裡去,一瞬間甚至出現一種不想當皇帝的心情。 他看著朱標,真誠地問候:“大哥,你一定要好好活著!” 他保證,只有大哥還是太子,自己絕對不起異心。 朱標再次咳嗽幾聲,臉色都給咳紅了,被朱元璋兇狠地瞪過來:“老四怎麼氣你哥了?” 朱棣連忙喊冤:“我沒有!” 朱標想要幫弟弟解釋,結果越著急咳嗽地越厲害,眼看著快喘不上氣,朱元璋和朱棣都急了:“太醫!太醫快來看看!” 太醫慌亂提著藥箱過來的時候,朱元璋突然想到天幕上說大明的民間名醫比宮中太醫厲害,立刻吩咐:“去民間找名醫!快,讓人去民間也找大夫!” 朱棣一咬牙,親自策馬出去找人。 朱元璋想到天幕說過的朱標英年早逝,隨後馬皇后傷心過度也病逝,急的不顧帝王形象,在眾臣面前慌亂的如同一個普通的老父親。 朱標艱難地擠出聲音:“父皇,看天幕,看天……” “看什麼天幕,這麼多大臣他們沒長眼睛嗎?!”朱元璋緊張地抓住朱標的手,“他們都沒你重要,我兒可萬萬不能拋下為父!” 朱元璋冷眼看著太醫們針灸過後朱標並沒有好轉,更加憤怒,下意識就道:“若是治不好太子朕要讓你們通通殉葬!” 嚇得太醫們手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