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頁(第2/2 頁)
秦人集體驕傲。 而其他皇帝,酸溜溜。 朱元璋想想自己被天幕罵了很多次,再想想秦始皇多次被誇,氣得吹鬍子瞪眼:“後世人真的很喜歡始皇帝那個暴……那個始皇帝,他有什麼值得好喜歡的!” 朱棣:“……” 父皇能改口,已經進步了,可惜文采似乎還是沒什麼長進。 【所以,在講秦漢文學之前,咕咕先講一講帝王。首先,因為“文化入侵”與“文化影響力”相關,說起大秦,論文化影響力誰能比得過秦始皇?】 【其次,因為帝王的態度,很大程度決定了當時社會的文風。】 【假如沒有秦始皇的開明,出身卑微、人品還不咋地的李斯不會得到重用,很多政策也不會得到實施,自己的文章也沒機會傳到後世。】! 文學與文化影響力3 【秦朝因為歷史短暫,文學上的成就比較少,這裡主要以兩個人舉例,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和李斯的《諫逐客書》。】 【呂不韋如何上位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這裡不多說了,今日的主題是“文學與文化影響力”方面,所以只提《呂氏春秋》。】 眾臣齊齊低頭,眼神躲閃,都不敢去看嬴政。 但是嬴政表情淡然,眼神悠遠地回憶起呂不韋的執政理念。 大秦當年實行軍功制,以戰功授爵,因此戰士往往會割下敵人的頭顱來換取軍功,並且對戰場進行堅壁清野,破壞到寸草不生,這也是為了毀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是戰爭裡很常見的手段。 在大秦還是秦國的時候這種做法還能對敵人帶來威懾力,但是進入大一統程序後,呂不韋認為這樣只會激起六國的仇恨心,並且不利於大秦後續的管理,於是他提議“不虐五穀,不掘墳墓,不伐樹木,不燒積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不要破壞要保護,這樣秦國才能獲得更多的資源。 秦國遇到天災和饑荒,想要對外征戰來緩解國內的饑荒,但是沒錢。 當時嬴政的主意是強徵,但是呂不韋以商人的思維選擇做交易。 時任丞相的呂不韋下令: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 政令一出,富商、地主紛紛出錢、出糧,饑荒和軍糧的問題一下子都解決了。 除此之外,呂不韋當政期間,頗善於後勤和招納人才,率兵四處征戰,為秦國佔領了大片土地,也為他滅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哪怕大臣不敢在嬴政面前提呂不韋的名字,嬴政對他卻並未有諸多忌諱。 不過是權力之爭,不過是成王敗寇,呂不韋掌權自己永遠無法正式掌權,自己掌權呂不韋怕追究自殺, 但是現在嬴政有些遺憾,呂不韋死早了,不然不論是呂不韋的商人身份、商業頭腦,還是其他能力,大秦還是可以繼續用的。 嬴政的眼神掃了一眼李斯:這裡不也有個將功贖罪的? 李斯渾身一個激靈,生怕帝王又想起自己那瞎了眼的黑歷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