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頁(第2/2 頁)
女子”來源於唐傳奇小說《潘將軍》,輕功卓越,可飛簷走壁,也可飛入寺廟佛塔頂端。】 《潘將軍》的作者康駢,只是一個小小的校書郎,終其一生也沒有做到太高的官職,更沒想到,自己竟然靠不起眼的傳奇故事、不起眼的“三鬟女子”,成就自己的不朽名聲。 “是我的潘將軍!是我的三鬟女子!”已經頭髮花白的康駢對著崇文館的其他同僚大聲宣佈,這是自己的作品,傳到了後世! 昔日不把這位老者看在眼裡的同僚第一次投來羨慕、嫉妒、不敢置信的眼神。 康駢已經顧不上同僚怎麼看他,一生經歷了貶官、罷免、戰亂,最後即使復起也不過是一校書郎,原本一切已經看淡了,現在發現,自己的人生還是有意義的。 他這一生,有如此作品傳世,已經不虛此行! 【《潘將軍》裡的“三鬟女子”故事比較簡短,主角是“王超”,“三鬟女子”只是一個配角,女俠連人名也沒有,顯得非常神秘,讓我們只能看到一個神秘的片段。】 主角潘將軍曾幫助一位僧人,得到僧人贈送的玉珠,十分喜愛,藏在密匣之中。 此後,潘將軍開始做生意,越做越大,成為了一位鉅富。他認為玉珠給自己帶來了財富,對之更加喜愛。 結果有一日玉珠失竊了,而且唯獨玉珠失竊,其他財寶都還在,潘將軍擔心是不祥之兆,十分失落。 當時一位名士王超,是京兆府專門負責停解所調節糾紛疑難的官員,他接下此事,幫忙潘將軍找回玉珠。 在出門尋找的時候,王超注意到了一位不同尋常的女子。春夏之際,城外一棵綠槐下,靜靜地站著一位衣衫破爛,梳著三鬟髮髻,腳踩木屐的少女。 她靜靜地圍觀著不遠處軍中少年們的蹴鞠,看起來很有興趣。 遠處的蹴鞠少年打鬧中,不小心將球踢向了少女的方向,眼看差點把人砸到,少女突然踩著木屐,把皮球踢得高可入雲,儼然一位蹴鞠高手,吸引了許多觀看者。 王超懷疑是這位高手所盜竊,但是沒有冒然去抓捕,而是慢慢交往,成為了忘年交。 熟悉之後,王超到了女子家中,見到她家中貧寒,卻經常有一些富豪之物,甚至還有從宮中來的貢品。 最後,王超委婉對女子提出了潘將軍的玉珠,表明若是能“找回”玉珠,一定有重謝。 三鬟女子為報答王超的恩遇,答應還玉珠,並且告訴他玉珠在慈恩寺。 到達約好的日期,三鬟女子如飛鳥一般掠上了慈恩寺的佛塔上,在塔頂衝著王超招手而笑。 還了玉珠後,三鬟女子翩然若鳥,飛入山林不知蹤跡。 【我們可以看到,“三鬟女子”其實是一位神偷,或者以當時的風氣來看,是一位“俠盜”。“車中女子”也是類似,先是借走一位上京趕考的舉人的馬,帶著手下騎馬盜竊皇宮,之後因為馬,舉人被捕。車中女子又去劫獄救走舉人,舉人嚇到回到家鄉再也不敢上京趕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