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頁(第1/1 頁)
他有那麼多公主,總能訓練一位“女俠”出來! 【魏晉時期,幹寶《搜神記》中的《李寄斬蛇》記載了李寄為民除害,是智勇雙全的女俠典範。此後,南朝范曄的《後漢書·列女傳》中也記載了女俠趙娥為父報仇的故事。】 【到了尚武的唐朝,女俠形象尤為突出,在唐代豪俠小說中的地位不容小覷。】 【據史料記載:“有唐一代,尚武任俠之風瀰漫全國,唐代女子傳承了前朝北方巾幗英雄的雄渾武風,她們與男子一樣精通弓馬騎射。”】 長安城外,正在馬球場上比賽的女子馬球隊員在場下訓練,天幕到來後停下訓練,一邊休息,一邊看天幕。 她們有的在愉快地交談著上一次的比賽,有的在給自己的駿馬梳洗,有的在縫補自己的皮革護膝,有的在計算著最近得到的酬勞。 因為天幕提倡馬球比賽,並且在宋朝的商業球賽啟發下,大唐本就喜愛馬球和蹴鞠,現在提前有了職業化的馬球比賽,也有了職業化的馬球運動員。 男女都尚武,這也讓女子馬球比賽的觀看者眾多,修建馬球賽場的世家夫人收門票收到手軟,對這些運動員的酬勞給得很大方。 “我大唐女子,可不是後世纏小腳的女子。既會弓馬騎射,也能上陣殺敵。”這位世家夫人坐在高臺視線最好的位置,看著場下英姿颯爽的女孩子,非常自信,“我年輕時與族兄們一起比賽狩獵,每次都是我贏!” 【唐宋時期,傳奇文學開始興盛。唐朝民風開放,傳奇作品較多地關注女性,塑造了一些有血有肉敢於表達情感的女性形象,女性由此開始成為傳奇小說的主角,與歷史相關聯,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主體意識大大提高,不再只是“怨婦”“多情形象”。】 唐代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女子可以大大方方學胡妝穿胡服流行,在後世的許多文獻資料和壁畫、古畫中可以看到。《洛陽伽藍記》曾記載部分地區女子騎馬行走及服飾與男子無異。女子服飾打扮與男子相仿是唐代社會風氣開放的一種對映。 女子男裝在敦煌壁畫中也可看出,在唐人《虢國夫人遊春圖》、《紈扇仕女圖》、《送子天王圖》以及永泰公主墓壁畫中均可見到唐代宮女奴婢著男裝者。 唐朝武則天時期,女性當權,讓女性的大膽與才華進一步有了發揮空間。 【在尚俠之風的影響下,唐代小說家在作品中書寫女俠故事,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女俠形象。這些故事主要收錄載《太平廣記》裡。其中,較有代表性的篇目有《聶隱娘》《紅線》《崔慎思》《謝小娥》等。】 【在大唐往後,隨著尚武之風的褪去,連男子都不會騎馬佩劍,更不用說女子。小說裡對女俠的記載也少了許多,只有明代凌濛初的《韋十一娘》和清代蒲松齡的《女俠》等。書寫模式大都是沿襲唐傳奇的模式,文學成就也不如唐傳奇。】 不光說他們寫得少,還說他們質量不好。 明清的小說家憋了一肚子氣。 “文學成就不如唐傳奇,不就是說我們寫得不如唐朝的小說家寫得好?”凌濛初作為代表,卻並沒有多高興。 他這分明是被天幕嫌棄了。 沒被點名的小說家更憋屈:“明明我大明的小說更多,天幕前面還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怎麼現在又說我們不如唐朝傳奇了?” “天幕說得是四大名著明朝佔了三本,是《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凌濛初瞥了一眼自己的同行,暗下決心:他還年輕,還能寫,就不信不能寫得比古人更好! 【現在,我們來具體說說大唐傳奇文中的女俠。】 【首先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聶隱娘》,出自唐朝裴鉶短篇小說集《傳奇》裡的《聶隱娘》篇。】 唐德宗貞元年間,魏博大將聶鋒的女兒聶隱娘,才十歲,正在家門口玩耍。 有一位比丘尼化緣經過時,看到聶隱娘覺得十分可愛,對著聶鋒一開口就非常無禮:“我很喜歡你的女兒,不如送給我來幫你教養吧?” 聶隱孃的母親大驚,連忙把孩子抱在自己懷裡:“這是我女兒,你這不就是搶孩子嗎?!” 比丘尼非常自信,對聶家人的防備毫不在乎:“你就算把孩子藏起來,鎖起來,又有什麼用?我要帶走,沒有人能攔得住我。” 比丘尼飄然離去,留下擔驚受怕的聶家人,把女兒藏好,派人提防。 等到,稱為“內記室”。 有一日,紅線聽到了有人在擊鼓,對著薛嵩說道:“主公,這人鼓聲有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