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頁(第2/2 頁)
現在成年人的自己是不相信的。 【蘇軾在《東坡志林》卷三中有寫,陸游也在多首詩詞中表明紫姑子虛烏有,朱弁在《元夕有感》中直接告訴世人:“紫姑無用卜,市世事正悠悠!”】 【與其說是他們崇拜紫姑,或者美化為對弱女子的憐惜,不如說是一種文人的幻想。】 不光是蘇軾、陸游等人,沈括、李商隱等許多文人都玩過卜紫姑,但是隻當做遊戲,根本不相信紫姑神的存在。 聽到天幕的說法,李商隱摸摸頭:“紫姑神也不能真的幫人實現心願,也不能真的占卜吉凶,難道不是假的嗎?” 【隨著宋朝民俗文化的發展,許多神明開始日常化,紫姑也不例外。沈括《夢溪筆談》、張世南《遊宦紀聞》、洪邁《夷堅支志乙》、郭彖《睽車志》、蘇軾《東坡續集》等,都記載時人請紫姑神事。有的還說紫姑有扶乩之術,紫姑已變為乩仙,卜紫姑成了遊戲。】 【比如南宋張世南的《遊宦紀聞》雲:“請紫姑,以著插筲箕,布灰桌上畫之。”我們能看到,這個時候的“請紫姑”與現代的請筆仙很相似了,也不再侷限於廁所。】 【民間出於自己的需求,讓紫姑開始擔負起更多的期望,處處都可以“迎紫姑”。】 【除了常規的求子、求姻緣、求桑蠶農耕、求才華的事,南宋洪邁《夷堅支志庚》還記載了紫姑受慄七官人所請,幫助神斷屠信生殺女子,碎屍投江案,找到真正凶手的事。也就是說,紫姑還成了一位“神捕”,還得幫民間巡捕找殺人兇手。】 長孫皇后都給聽笑了。 “紫姑可真忙!” 這紫姑,原本不是苦命的妾嗎,怎麼突然被人寄託了這麼多的心願? 可是雖然寄託了民間凡人越來越多的心願,也沒見多尊敬地去還願。 【根據明朝,劉侗等《帝城景物略》雲:“望前後夜,婦女束草人,紙粉面,首帕衫裙,號稱姑娘(即紫姑),兩童女掖之,祀以馬糞,打鼓歌馬糞薌歌。”】 【明清時期,紫姑一邊依然在文人和民間、還有宗教之中,被人“卜紫姑”;一邊還進入眾多文學和戲劇作品中,成為了故事的女主角,為著作者帶來了收益,為民間百姓帶來歡樂和放鬆;一邊依然是廁神,而且祭品變成了馬糞和馬糞薌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