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頁(第1/2 頁)
犀角象牙是犀牛和大象最重要的武器,沒有之後只有一個下場:死亡。 還有魚翅,鯊魚被割掉魚翅之後,只有死亡。 一直到現在,海外仍然有許多人罵華夏人濫殺動物,破壞生態平衡,但是老實說,有多少普通人用得起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又是誰帶起來的風潮? 是皇帝,是貴族。 皇帝貴族有需求,官員投其所好,就有了血染的貢品。 就這樣,你還說,憐惜生命,取義不取利? 這一刻,大清所有貴族都感覺被罵了。 【大清的絲織品行業被日本人取代,陶瓷產業被英國人取代,最後,茶葉行業被印度取代。】 【英國的植物間諜偷盜茶種,種在印度,這個故事前面講“植物間諜”時說過,這裡不多敘述。】 【這裡講一下滿清的支柱產業——人參。】 【美國成立後,為了發展經濟,開始與大清貿易往來,讓大清賣不出去的絲綢與陶瓷短暫的被美國接手。】 【美國考察過大清的市場,發現大清貴族很喜歡人參,恰好,美國不僅產,本國人還不喜歡。 於是,他們帶來了大量的人參!】 人參並不是華夏獨有,也不是亞洲獨有。 1701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皮埃爾·杜德美來華傳教,由於其精通地理、數學和植物學等“西洋技法”,清廷將其派往冀北、遼東、滿洲一帶測繪地圖。 在測繪地圖的過程中,杜德美接觸到了華夏人非常在意的一種“靈丹妙藥”——人參。 因為杜德美精通地理,首先他根據華夏人參的生長環境,北緯39度到47度之間,猜測本土是否也有人參。如果有,就可以賣給喜愛人參的華夏人。 杜德美人參的藥用價值、形態、生長環境和採集方法等詳細資料,以及自己的猜測傳回法國,並且在幾本科學雜誌上對其進行了介紹,引起了另一位名叫約瑟夫·拉菲託的法國耶穌會傳教士的注意。 恰好,約瑟夫·拉菲託曾經在魁北克印第安人——易洛魁人那裡看到過的一種類似的草藥。 於是,拉菲託再次啟程去北美,找到了想起了自己易洛魁人的巫醫。 巫醫介紹,印第安藥材“嘎蘭特恩”,意思是“像人草”,根部類似人形,於是到了當地去尋找。找到之後,發現與華夏人參同屬五加科,但是有些許差異,於是命名為“美洲人參”。 拉菲託在發現美洲人參後,並不是立刻偷偷摸摸販賣,而是先四處宣揚功效,讓大公司參與進來。 1718年,法國毛皮公司第一次將美洲人參放入商船,兩年後帶到了廣州。 為了開啟大清的人參市場,這一批大量人參,價格定的很低。 當時宮中御醫與民間大夫都參與了品嚐人參的藥效。 “的確是人參。”御醫觀察,切片,品嚐後,給出結論,“不過花旗參性涼,適合不耐受本土人參大補的人。而且藥效也不夠,不如大清人參。” ——因為美國的星條旗在大清官員眼裡非常花裡胡哨,稱之為“花旗國”,美國帶來的人參被稱為“花旗參”,後來美國乾脆成立了花旗集團,在華夏開辦的銀行叫做“花旗銀行”。 宮中御醫都給出了評價,而這一批來自北美的花旗引數量極為巨大,價格更為低廉,頓時讓整個大清都沸騰了! 所有人都開始瘋狂! “這可是人參啊!” “這麼便宜的人參,這時候不買什麼時候買!” “這可是救命的藥!” 普通人不再細究御醫的話語,只聽到是真得人參,看到低廉許多的價格,一個個都瘋狂了! 【美國帶來的人參有多少,90噸!】 【滿清,是靠東北人參起家,當美國帶來的90噸花旗參進入市場,那麼東北人參怎麼辦?】 【滿清起家時,靠東北人參與晉商和日本做交易掙錢作為起兵的經濟基礎,但是此時的日本同樣不再購買滿清人參後,只能內部消化。但是美國的花旗參大量進入市場,誰來消化本土人參?】 【然而這還沒有結束,當歐洲人知道美國的花旗參大受歡迎後,也加入進來,朝大清傾入大量的西洋參,賺走了大清更多白銀。】 無論是花旗參還是西洋參,其實都是產自北美的美洲人參,與華夏的東北人參同屬於“五加科”,品種不同。 大清人在外國市場的衝擊下,拋棄了本土人參,瘋狂的追逐花旗參。 花旗參從一開始低價傾銷,搶佔東北人參市場,到佔據了大半市場後,就開始瘋狂漲價。 到18世紀中葉時,一公擔花旗參的價格甚至上漲到了150兩銀子左右。 美國人僅靠著北美洲的一種野草草根就獲得鉅額利益,讓法國人和英國人也瘋狂了。 冒險者們組建船隊,爭先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