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頁(第1/2 頁)
玄燁這時暗暗打量著自己的九阿哥,甚至還有年紀小一些的十八十九等阿哥。 大清不需要這麼多無用的貝勒秦王,不如,都趕去經商? 不止是玄燁在動這個心思,同樣不缺兒子的朱元璋,也動了。 朱元璋是明著挨個打量,揣摩著兒子們的性格適合經商做什麼生意,但是一想就頭大,索性老朱來明的:“把你們府上一個月和一年的開銷都報上來。” 小朱們突然有點慌。 這是幾個意思? 朱元璋也不瞞著:“花了多少,自己掙回來。” 至於怎麼掙,天幕上不是說了,太子都得去經商掙錢,你們還想偷懶? 頓時一群皇子覺得天都要塌了。 都當皇子了,竟然還要自己掙錢,他們府上那麼多女眷和子女,那麼多錢怎麼掙的回來? 一群皇子們齊齊看向朱標,指望著好大哥幫忙說說話。 朱標的確說了,但是與他們期望的完全相反:“父皇,兒臣願意親去廣州,去查探海上貿易之事。” 直白一點,就是去管海外貿易經商。 朱標,已經在為自己未來的出路投石問路。 朱元璋出於多種心思,答應了:“成。” 再看向其他人,眼神兇悍:老大都去自己掙錢了,你們還想耍賴??? 小朱們:嚶!他們一定是最慘的皇子! 【北朝時期,洛陽是北魏最大的商業城市,城內外有二百多里,居民達到十萬九千多戶,約四、五十萬人口。此外,鄴與長安也逐漸恢復起來,西南之地成都依然是商貿繁華的都市。】 【到了隋朝,隋文帝楊堅在位時期,農業、手工業得到大力發展,商業比魏晉南北朝更為發達。】 最大的城市是東西二京,西京長安有東西二市,東市名都會,西市名利人。 東京洛陽,商業發達,有三市,東市名豐都,南市名大同,北市名通遠。 豐都市內有120行,三千餘肆。 通遠市臨漕運河渠,河渠內有船隻數以萬計。 洛陽、長安之外,各地都有商業都市。 有商業發達的南京,海外貿易商埠中心廣州,江南臨海的江都、宣城、常州、蘇州、紹興、杭州、金華,還有西南地區的商業中心成都。 唐承隋制,大唐的商業都市是在隋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並且進入了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商業發展超過了以往各個朝代。 首先,就是長安城。 大唐的長安城,南北向大街十一條、東西向大街十四條,街道寬闊百步。全城居住區有104坊,坊為長方形,規劃整齊; 城南有朱雀門大街,長九里,寬百步,街東衛東部,街西為西部,兩部各自設有佔地兩坊的大商市,稱為東市和西市,商業活動多集中在東西兩市,商肆、作坊都設在市內,商賈有220行,買賣非常興盛。 大漢的劉徹看著天幕相繼放出的隋唐時期長安的結構圖,經常以姐夫平陽侯的身份出去微服私訪的劉徹,對長安城非常熟悉。 他微微頷首,還帶著身為老祖宗被後人學習的驕傲:“的確與大漢的長安城很像。 大唐得感謝大漢,他打下了個多好的基礎。 劉徹驕傲,漢臣也驕傲,建設長安,也有他們的份! 大漢的長安商賈同樣驕傲,不少商賈在對比著隋唐長安城的結構圖,尋找自己的位置,討論的十分熱鬧。 隋朝,楊堅心裡多少有些不舒服:“哼,唐承隋制,好一個唐承隋制。 獨孤皇后語氣複雜:“大唐的長安城,不就是我們的大興城。 這是楊堅命令宇文愷修建的大興城,是大唐的驕傲長安城,也是後世的十大古代城市之首。 簡單用前三做個對比: 隋大興城/唐長安城,公元583年建,面積841平方公里; 隋唐洛陽城,605年建,面積452平方公里; 明清北京城,1421—1553年建,面積602平方公里; 還有漢朝的長安城,只看形成規模的內城,建於公元前202年,面積僅有35平方公里,; 其中,大興城與洛陽城都是宇文愷建設的,比古巴格達的3044平方公里,古羅馬城的1368平方公里,古拜占庭的1199平方公里,大出了好幾倍。 對帝王而言,更多的是王權更替的心酸與不甘,對宇文愷而言,是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後人繼承並且使用的更好的驕傲。 “這是我的大興城,原來在大唐又叫做長安了。 宇文愷的父親兄弟都是武將,只有他,自學成才,與整個出自鮮卑武將的家族都格格不入,但是也正是他,家族中名聲最大。 宇文愷不在乎兄長的鄙視,也不在乎父親的怒其不爭,靜靜地看著天幕裡的長安: “長安長安,長治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