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頁(第1/2 頁)
一群人你推我我推你,最後太子李亨被推到李隆基面前,李隆基看出了兒女們的小動作,笑容淡了淡:“怎麼了?” “弟弟妹妹們也想拔河。”李亨無奈道。 李隆基反而笑了,只要兒子們不惦記著自己的王位,他都很好說話。 這種喜歡玩鬧的事,反而更符合他的心意。 李隆基大方一揮手:“讓人去取繩子和旗杆,就在宮中拔河!” 看著天幕上拔河,宮中也開始拔河,當鼓聲響起,李隆基來了興致。 天上地下都可以看熱鬧,美哉! “這不是牽鉤嗎?” 大秦時期,還記得楚國風俗的舊楚人最為熟悉了。 拔河,並不是現代才有的遊戲,最早能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拔河又叫牽鉤,還有強鉤、拖鉤等名稱。 春秋時期,楚國與吳國經常水上作戰,楚國地處大江南北,水道縱橫,不僅有陸軍還有強大的水軍。為了打敗吳國,楚國聘請來楚地遊歷的魯國名將魯班,打造了一種名為“鉤拒”的器具。 鉤拒長長的,可以在水上勾住敵人的船隻的船舷,不讓敵人逃脫。如果楚國失利,也可以用來抵擋敵人的船隻不讓其靠近。 為了訓練軍士對鉤拒的熟練程度,楚國軍隊就將之設為日常的軍事訓練專案,讓士兵們互相對拉。 但是為了方便,士兵們用纜繩取代了鉤拒,一開始為了水戰,楚國士兵是在水上訓練——唐朝時期的“河界”就是模仿的河流。 後來漸漸的到了陸地上,又從軍中傳到民間,纜繩也逐漸變為民間更容易得到的麻繩,慢慢成為了傳統的民間遊戲。 楚國人民每到春天,民間還會有牽鉤比賽。 嬴政饒有趣味:“是嗎?也是這麼多人拔河?” 先出聲的楚國人話一出口就後悔了,擔心秦始皇責罵自己還念著舊楚,嬴政一問,嚇得唯唯諾諾不敢出聲。 這一來,讓膽子更大的劉季搶過了話頭。 劉季大聲道:“嘿,我們沛縣也有這牽鉤遊戲。” 沛地曾經屬宋國,後來齊、楚、魏滅宋,楚得沛地,設縣,沛縣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就屬於楚國之地。 嬴政看向劉季,不愧是未來的漢高祖,別的不說,論膽大,比他的幾個兒女都強。 能成事者,首先不能怕事,劉季的性格,讓嬴政很欣賞。 被嬴政看過來,劉季也不害怕,大膽地一番解釋。 當然,沛縣地小人少,不如大唐的繁華,成年人要忙於耕種,拔河多是無事可幹的小兒的遊戲,大人很少玩。 劉季不同,他小時候玩過,長大後依然玩,還仗著年富力強欺負小孩,把一群小孩欺負的哇哇哭。 劉季笑嘻嘻在朝堂上得意說道:“我們縣裡幾十個小孩都沒我一個人力氣大!” 蕭何閉上眼:這個臉皮厚到欺負小孩的男人是誰,不是他朋友,他不認識,不認識…… 張良卻別有心思,他倒是覺得劉季這樣能與小孩一起玩鬧,一定是小孩眼中最有趣的大人。 滿朝文武加上百家弟子,如今各國之人眾多,大多數都是成年人,一個個看著劉季側目。 頂著眾多複雜的眼神,劉季依然淡定地笑眯眯。 “看起來很有意思。”嬴政認真地聽完,給出了自己的意見,“牽鉤既然可以訓練水軍,也可以民間娛樂,大秦也可以推廣。” 說完,他看向劉季:“此事,就交給你了。” 劉季欣然領命:“諾!” 至於如何推廣,如何進入軍中,如何在民間各地推廣,嬴政沒說,顯然也是對劉季的一個考驗。 雖然,用拔河來考驗漢高祖看起來有些大材小用。 但是劉季最大的優點,就是心態好,哪裡都混得開。 只要始皇帝願意用他,他敢保證,自己能把事情好好幹,沒準來年就能取代李斯! 劉季的眼神微妙的瞅一眼已經年邁的李斯,又快速低頭。 只要有了權力,哪一天大秦不行了,自己當上漢高祖,豈不是更快! 【這樣的拔河比賽,不僅僅是為了娛樂,也是對外宣揚武力,與大唐的尚武風氣有關。】 【尚武的大唐,喜歡舞劍,喜歡打馬球,喜歡拔河,看起來彷彿都只是娛樂,但是古語有云:“窮文富武”。 沒錢,吃不飽肚子,買不起劍或者馬,也沒有力氣跟人拔河。】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也可以用現代哲學來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沒有經濟基礎支撐,大唐人是沒有心情也沒有經濟實力去進行如此聲勢浩大的娛樂活動的。】 這一點,漢高祖劉邦表示非常贊同。 “打什麼馬球,舞什麼劍,有那馬匹和銅鐵,給軍中用不好嘛。” 漢初雖然繼承了秦朝府庫中的黃金,但是黃金又不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