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頁(第1/2 頁)
比如回紇故意將病弱無力的老馬賣給大唐,唐朝廷不但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拒絕,還因為馬匹的昂貴价格導致國庫承擔了巨大的壓力。 “陛下,回紇使者又帶馬匹來了。”唐代宗時期,負責互市的官員急急忙忙派人稟報朝廷,“說是要進行互市交易。” 一聽到這個訊息,唐代宗差點厥過去:“又來了?” “帶了多少?” “臣看著,至少萬匹!” “又是萬匹!”唐代宗想起空蕩蕩的國庫,就一陣陣的揪心,懷著不切實際的念頭追問,“是良馬嗎?” “不是。”信使提到這也很生氣。 往年來,回紇賣馬也很有心計,為了讓大唐源源不絕地從回紇買馬,賣給大唐的是騸馬,也就是閹割之後的馬匹,無法與大唐的馬進行配種。 而大唐的馬不經過良種最佳化,本土的環境也不適合養出高大健壯的馬匹,只能繼續購買西域馬。 但是現在,回紇越來越過分了,不說騸馬,甚至連年富力強的馬匹都沒有,盡給病弱無力的老馬病馬,他都懷疑是回紇軍中退役不要的馬,故意送到大唐逼迫他們購買。 但是,大唐如今偏偏沒有實力拒絕,上一次拒絕,回紇人故意在長安打架鬧事,就是逼迫朝廷再開互市。 信使憤怒中含著憋屈:“回紇說,馬都帶來了,不買的話也帶不回去,馬若是亂竄,竄到長安城就不好了。 “這是威脅! 唐代宗同樣感到憋屈,但是為了朝廷安穩,不得不忍下這口氣,花錢買平安: “不行,最多隻買6000匹,儘量挑好的。 最終,回紇帶來一萬匹馬,大唐買下6000匹,儘管大唐此時完全不缺馬。 李世民再次被創。 憋屈! 太憋屈了! 看著唐代宗用國庫的240000匹絹帛去換6000匹老馬,李世民覺得這輩子都沒做過這麼虧本的生意! 不光是皇帝憋屈,大臣也憋屈,女人們也憋屈。 “女子辛辛苦苦紡織布匹,竟然被蠻夷逼迫換老馬病馬? 上官婉兒不復往日的淡然,臉上燃燒起熊熊怒火。 太平公主不知道那唐代宗是誰,只覺得帝王無能且廢物:“換做是我,我哪怕做生意,也得派人藏在貿易使團來一波暗殺! 而且互市上故意設定陷阱暗殺少數民族首領的,漢朝時期就有了。 武曌慢悠悠喝了一口茶,欣賞一番女兒的怒火,最後才問道:“現在,你還覺得一定是李家的人才適合當皇帝嗎? 太平公主被問的一陣啞然。 在天幕出現前,她其實更支援李家人繼位。但奈何李家的皇帝不爭氣,一次次讓自己打臉。 真是,氣死她了! 【曾經,大唐的軍馬無敵,橫掃四方,成就了李世民“天可汗 的威名。】 【然而到了末年,戰馬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晚唐覆滅。】 【這充分說明商業,與政治、軍事實力,是深深掛鉤的。】! 商業與貨幣9 【在唐朝時期,商貿活動興盛,還有一個特色,有了五花八門的集市。】 聽到集市,劉秀有些懷念地想起了西漢末年時期的集市:“前朝末年也有專為太學生開設的集市,沒有牆壁也沒有屋子,太學生不顧身份依期集中在那裡進行交易,也挺好。” 聽到太學生的集市,立刻有大臣反對:“大漢自古以來重農抑商……” 劉秀笑眯眯看著那位大臣:“大人家中就不經商了?那你家的糧食與布匹如何賣出去的?” 大臣猶豫起來:“這……” 其他想要出言的大臣看到劉秀的態度,默默退了回去。 劉秀笑眯眯,可不代表他是個好脾氣的。 對於大臣們為何阻攔太學生行經商之事,為何打壓商業,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信儒家的重農抑商,而是不想被人搶市場。 西漢末年的起義者,並不是秦末陳勝吳廣那樣被逼服役的底層農民。 許多本就是當地豪強和投機的商人。 西漢末年,官商勾結,歷史彷彿是一個輪迴,每個朝代開始都是重農抑商,但是朝代末年,最終變成官商勾結。 東漢末年如此,唐末的起義者王仙芝和黃巢同樣是私鹽販子,而且不是一般的私鹽販。 王仙芝是濮陽私鹽販,黃巢是當地的私鹽販家族,幾代人販賣私鹽,落榜之後就回家繼承了鹽幫老大的位置,起義時許多參與者都是自家販賣私鹽的親戚。 販賣私鹽在古代是屬於殺頭的大罪,但是依然有人鋌而走險。私鹽販子為了高額利潤,膽子大,人脈廣,而且多擁有武裝勢力,比如鹽幫,人多勢眾武力強大,太平時期是幫會牟利,王朝末年搖身一變就成了起義軍。 還有吳越的創始人錢鏐,唐朝末年曾販賣私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