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頁(第1/2 頁)
聽到這裡,有秦朝礦工家庭的婦人立刻積極地去找針線:“口罩這麼有用?這可太好了!” 她的丈夫難得回家探親,看到妻子忙碌起來,想要說什麼,話還沒說出了,“咳咳咳”的一陣猛咳。 妻子急忙去給丈夫端水喝,一杯水下肚後,丈夫才緩過來。 此時他的臉色已經咳的通紅,看向妻子的眼裡滿是愧疚。 他沙啞著聲音:“是為夫沒用,讓你操心了。” “我今晚就做口罩試試!”妻子憐惜的輕輕撫著丈夫的背,幫他順氣,一邊看著天幕上的口罩模樣,思考著可行性。“買藥買不起,紗布咱自己可以紡織。” “六層布不行,就三層!”妻子下定決心要在丈夫離開之前做好,“當家的,這次我用各種布料試試口罩,做好了你再戴著去下礦。” 丈夫忍不住又咳了兩聲:“咳咳,好。” 怕妻子擔心,他連忙喝了幾口水,緩解了嗓子裡的幹癢,依然在小聲小聲的咳嗽著。 妻子心疼地去搬來家中的布匹,並不是多好的布料,但是可以挨個試試,一邊穿針引線,一邊唸叨: “希望有用,你以前從來不咳嗽,感染了風寒也比我好得快,自從去挖礦,咳嗽的時間越來越長,真擔心以後咳出什麼毛病來。” “這不有了天幕嗎,咳咳咳咳咳咳。” 丈夫剛說一半,就開始猛烈咳嗽,咳的自己彎下腰去,彷彿肺都要從嗓子眼裡咳出來。 妻子心疼的加快速度,一邊拍著丈夫的背,一邊看著天幕,希望天幕再講一些更有用的,更簡單的,方便他們這些貧苦老百姓使用的醫療手段。 天幕還在繼續。 【在環境上,秦國已經有了環保的概念,這對於預防傳染病也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說,在大秦如果亂丟垃圾,是要被砍手的!】 【雖然砍手過於嚴苛,這也跟當時還處於奴隸制社會有關係,肉刑比較普遍,到封建制社會時就沒有這樣因為扔垃圾砍手的刑罰了。】 嬴政:懂了,的確不能亂丟垃圾,但是肉刑太嚴厲。 “李斯。” “臣這就更改。” 秦律的制訂原本就主要是李斯負責,更改一條小小的規則對李斯來說非常簡便。 不過李斯有預感,這一次天幕過後,需要更改的地方會有很多。 【不亂丟垃圾,首先我們就可以想象,在大秦的街頭,應該是見不到遍地垃圾的景象,有效避免了蚊蟲和病毒的滋生。】 【而且從秦朝開始,已經有了簡單的防治瘧疾方法。 當時的古人雖然不懂瘧原蟲治病,但是實踐經驗告訴他們:遠離死水有利於防止“瘴氣”。從秦漢一直持續到唐宋的城鎮改造的過程中,對於“溼”的規避是重要目的。】 【《漢書》有記載,秦始皇曾經因為環境潮溼,遷移居民到襄邑,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睢縣。 這也是以一種透過搬遷離開死水,防治瘧疾的手段。】 在古代,“溼氣”被認為是致病得“六淫”之一,南方比北方潮溼,所以南方經常發生改造和遷移。 唐憲宗李純撫須自誇:“朕登基之初,曾令人在安徽宣城剷除低窪積水,興修水利,引入活水,看來果然有用。” 唐朝時期,多位帝王多次命令將低窪瘴氣之地聚居的村民遷居到開闊的山上,比如山東東平,福建漳州,福建泉州,廣東韶關,浙江紹興等地。還令人剷除過安徽宣城、江西南昌、湖北武昌、江蘇淮安等地的低窪積水,來預防瘴氣。 可以看到,唐朝時期官方已經有比較成熟的清除積水預防瘴氣的醫學思想和解決手段,實現之後頗有效果。 【華夏喜歡用糞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對環境有好處,比如能及時清理掉城市的汙穢,避免積累髒汙生出蚊蟲傳染疾病。】 相比之下,歐洲中世紀因為不會使用人糞追肥,也沒有成體系的衛生制度,加上文明斷代,古羅馬的醫療文明已經隨著被侵略已經喪失,導致歐洲中世紀也被稱為“黑暗的中世紀”。 在黑暗時代,城市汙穢不堪,糞便無法清理,巴黎在中世紀時期糞便隨意丟棄,或者簡單地收拾起來丟擲牆外,以致於糞便堆成山,越來越高,甚至被迫加高城牆。 而且居民還會順手將糞便傾倒在窗外。 1270年,巴黎法令規定:“任何人不得將自樓臺視窗傾倒水和糞便,否則要繳納罰金。” 但是巴黎人根本不願意遵守這一規定,甚至一個世紀後又有了新法令:“如果願意大叫三聲garea\'l’eau,既可以叢樓臺視窗傾倒尿糞。”以致於大家走在街上不得不打著傘。 華夏自古以來重視農耕,重視糞肥。早在秦漢時期,城市與鄉村的糞便已經能得到及時處理。 漢武帝時期,上林苑養了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