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蘭克林在格羅頓學校讀書時,西奧多是紐約州警察局長、紐約州州長。在美西戰爭中,西奧多率領一支志願騎兵團在波多黎各與西班牙軍隊作戰,贏得廣泛讚譽,回國後,順利競選紐約州州長成功。這對於渴望贏得社會尊重的富蘭克林產生了極大的誘惑力。西奧多曾對富蘭克林說:“一個人只做到行為端正是不夠的,他必須機智與勇敢才能贏得社會尊重。”這句話一直是富蘭克林的座右銘。
或許是由於青年時代的富蘭克林把西奧多作為心目中的英雄,引出了第二個影響富蘭克林走上政治道路的人,這個人就是西奧多總統的親侄女埃莉諾·羅斯福。
富蘭克林是在1902年上大三時在火車上認識的埃莉諾。儘管當時富蘭克林可能還不知道埃莉諾是美國總統西奧多的侄女,但是他很快就愛上了這位身材修長的姑娘。不過富蘭克林的母親薩拉卻對兒子的婚事非常猶豫,因為她最希望兒子能經常陪伴她。1903年元旦,當埃莉諾的姑媽拜伊夫人看出她最鍾愛的侄女愛上了富蘭克林後,邀請富蘭克林和侄女一起到白宮喝茶。在這裡,富蘭克林又一次見到了西奧多。這時他才知道埃莉諾是西奧多總統的親侄女。於是,他更堅定地要娶這個姑娘為妻子。1905年3月17日,他們舉行了婚禮。剛剛連任總統的西奧多親自趕來參加了侄女的婚禮。
埃莉諾與富蘭克林不同,她的童年動盪不安,充滿了憂傷。她8歲時,母親去世;10歲時,又失去了最崇拜的父親。可以說,她是一個孤兒。或許是由於童年不幸的經歷,埃莉諾性格堅強,並且極富同情心,樂於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後來,美國人稱她為“窮人的保姆”,她獲得了非常高的聲譽。1962年11月7日她去世時,美國前任總統杜魯門、艾森豪威爾和現任總統肯尼迪均參加了她的葬禮,為美國政治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
因渴望尊重走上政治之路(2)
埃莉諾積極鼓勵丈夫參加政治活動。她認為,只有直接參與政治,才能更多地服務於民眾。而這種思想與富蘭克林渴望贏得公眾與社會尊重的心理不謀而合。
在這兩個人的影響下,年輕的富蘭克林開始不再按照父母規定的道路發展,而是開始參與政治,一步一步地向其一生最輝煌的頂點登攀。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歷史新疑點:珍珠港事件是苦肉計?(1)
自從1814年美英戰爭結束後,獨特的地理環境因素使得美國享有天然的安全。這種安全感使得美國人可以舒服地躺在孤立主義的溫床上享受繁榮與優越。然而,到了20世紀30年代,這個溫床受到了納粹德國的挑戰。作為美國的最高決策者,為了應對這個挑戰,擺脫傳統孤立主義的束縛,參與反法西斯戰爭,羅斯福的狐狸性格表現得是那樣突出與優秀。他精心設計了一個陷阱,等待著獵物掉進來。
1932年,羅斯福以“新政”演說競選成功,成為美國第32任總統。他推行的新政受到美國民眾的廣泛支援,使其得以連任。然而,在其第二任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受國內孤立主義的影響,美國一開始並沒有參戰。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的飛機突然襲擊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美國才對德國、日本等法西斯國家宣戰。
這樣,就匯出一個謎一般的問題: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究竟是美國人的對日本的野心估計不足所致,還是富蘭克林所施的苦肉計?
傳統的觀點認為,珍珠港遭到日本偷襲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奉行以“綏靖主義”為實質的中立政策。當時美國的民意調查顯示,僅有10%的美國人主張立即參戰。美國政府想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那樣,再次坐山觀虎鬥,以逸待勞,待時機成熟後再參與角逐。結果導致對日本的侵略野心估計不足,以致戰端一開便陷入極為不利的境地。
這種觀點有著較強的生命力,一直是史學界分析珍珠港事件美軍失利原因的主流觀點。
然而,這種觀點回避了兩個最重要的基本史實。一個是二戰爆發後,羅斯福政府先後透過了兩個重要法案:《中立法修正案》和《租借法》。前者允許遭受法西斯侵略的英法等民主國家按“現款自運”原則購買美國的軍火等戰爭物資,這實質上是採取了偏袒英法的政策;後者是前者政策的繼續,羅斯福政府在英國無力“現款自運”的情況下,透過租借形式向英國提供戰爭援助。羅斯福形象地把這個法案比作向房子著火的鄰居出借水管救火。
二是美國政府指示軍方於1939年7月以後先後出臺了5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