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上最強大陸軍的法國被迫向德國俯首稱臣後,戴高樂毅然出走英國,高舉法蘭西民族的抵抗火炬,在海外領導抵抗運動,憑藉堅毅與無畏的精神捍衛國家的利益,進而掀過法蘭西曆史上最恥辱的一頁。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擺脫丘吉爾的“關照”成為強人(1)
1940年5月10日,法西斯德軍實施“黃色作戰方案”,進攻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42天以後,號稱歐洲最強大的法國與德國訂下了城下之盟,簽定了投降協定。法國的敗亡超出人們的預料,整個軍隊幾乎在瞬間被徹底打垮,只剩下零星游擊隊。
時任法軍准將、曾指揮第4裝甲師作戰並擔任法國國防部與陸軍部次長的戴高樂於6月17日出走到了英國倫敦。他對他所服務的那支舊法軍痛心疾首,認為是軍隊的保守葬送了國家。他要在國外領導抵抗運動,爭取儘快重新登上法蘭西大地。
然而,事情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順利。
戴高樂到英國後,就與英國廣播公司商議,準備向全體法國民眾發表講話,呼籲他們起來反對法西斯德軍的佔領,將敵人從家園趕出去。一個外國人要利用廣播發表講話,英國廣播公司做不了主,於是向丘吉爾做了報告。
丘吉爾是典型的英國人,或許是由於文化的不同,或許是由於大英帝國的情緒非常濃烈,他對法國人並不是十分友好。他見到戴高樂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將軍閣下,您覺得您一個人能代表法國嗎?”
儘管這句話有開玩笑的成分,但是戴高樂臉上已表現出了不快。他思考了一會兒,從容地說:“當然能!沒有一個政府有權合法地出賣它的國家和人民。現在,法國遭德國入侵,政府成員中只有我堅持抵抗。一旦現任政府宣佈投降,我就將代表法國人民執掌戰時政權。”
丘吉爾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因為丘吉爾擔任首相不久就曾向全體英國人表示:“我不能給大家許諾什麼。我所能付出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與汗水!你們要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麼?我的回答是:竭盡一切可能投入全部力量在海上、陸地上和空中進行戰爭!你們要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要去爭取勝利!”
丘吉爾要戰勝敵人,就不能沒有同盟者。面對著共同的敵人,哪怕是做露水夫妻也是必要的策略。他剛剛接到情報:貝當領導的法國當局已宣佈放棄抵抗,與德國人停火了。這就等於說,歐洲大陸已全部淪陷於德國之手,英國成為歐洲唯一的抵抗國家。丘吉爾認為,必須結成同盟,而且不能有選擇。於是,他在聽戴高樂介紹完大概要講的內容後,非常鄭重地對戴高樂說:“明天,我讓您在英國廣播公司的節目裡講上幾分鐘,等明天早晨內閣開完會,我再通知您具體的直播時間。”
6月18日18時,戴高樂透過英國廣播公司發表了著名的《6·18呼籲書》:
許多年來指揮法國武裝力量的領袖們已經成立了新政府。這一政府斷定我國軍隊失敗,已經開始和敵人進行交涉,以便停止敵對行動。……但是,這是最終的結局嗎?我們是否必須放棄一切希望?我們的失敗是否已成定數而無法挽救了呢?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不!我是根據事實的充分了解在說話,我說法國的事業沒有失敗,我請求你們相信我。使我們失敗的那些因素,終有一天會使我們轉敗為勝。
我是戴高樂將軍,我現在倫敦,我向目前在英國土地上和將來可能來到英國土地上的持有武器或沒有武器的法國官兵發出號召,我向目前在英國土地上和將來可能來到英國土地上的軍火工廠的一切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發出號召:無論發生什麼事,法國的抵抗火焰都不能熄滅,也絕不會熄滅!
這是一篇號召法國民眾參加抵抗運動的檄文。戴高樂特別看重這篇檄文,他把這份用蘸水筆寫的演說稿交給自己的妻子,說:“好好地保管它,這是我留給孩子們的一份遺產!”
戴高樂與丘吉爾的這次對話,既是這兩個偉人正式合作的開始,又是他們為國家利益而產生分歧與爭吵的開端。
戴高樂從這次談話中深深感到,國家沒有實力為依託,就不可能有地位。然而,自幼不畏壓力的戴高樂,要盡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捍衛國家的榮譽。
擺脫丘吉爾的“關照”成為強人(2)
1940年9月,英法聯合遠征非洲西部的達喀爾,結果卻遭到失敗。就戰敗責任問題,雙方出現意見分歧。1941年,戴高樂組織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