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應在綿雨前後,且之後再無旁人踏足此間。
眾人進得廟中,只見裡面面闊三間,進深兩椽,地方頗為寬綽,只是四周蛛網懸結,顯得侷促、狼藉。
這裡早無廟祝打理,破落若此倒也不足為奇。
稍後,黃芩讓大家分入左、右偏殿尋查,自己和鄧大慶則直入正殿。
正殿為樑架結構,頂梁極高,約有四丈,殿中除了神龕上供奉的龍王、龍母神像,兩邊還分立有青、白,黃、紅四海龍神像。殿內那四扇巨大的窗戶常年無人開啟,加上空氣中浮灰密佈,因此光線陰沉,使得這些泥塑木偶的面目看上去格外猙獰。
二人分頭尋查了一翻,並沒見有什麼異常。
黃芩道:“看來寧王的人沒有在此多做逗留,搜不到人就走了。”
鄧大慶點頭笑道:“我原以為他們會翻個底朝天,卻沒啥大動靜,想是平日做多了虧心事,怕報應不爽,不敢褻瀆神靈之地。”
黃芩無意間抬頭望向屋頂,道了聲:“好高的梁。”
鄧大慶也讚歎道:“是啊。”
瞧著屋頂,黃芩“咦”了一聲,突道:“把窗子統統開啟。”
鄧大慶不明白他想做什麼,但還是照著吩咐去做了。
一時間,千萬條金光白線先後飛入這陰森森的破廟,照亮了灰濛濛的一室。
突兀而至的陽光令黃芩眯起了眼睛,這下,他終於能瞧清楚了。
鄧大慶撣了撣手上的灰土,道:“總捕頭,瞧啥呢?”
黃芩手指樑上,道:“那痕跡,你覺得象是何物留下的?”
鄧大慶聚起目力,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樹幹粗的圓木做成的大梁上,紅漆剝落,其上有三道間距寸餘的劃痕,十分清楚、整齊,明顯是新近留下的,絕非歲月侵蝕出的痕跡。
他想了想道:“好象是什麼利器劃出來的。”
黃芩點了點頭,道:“黑道上混的賊人多備有一種帶長索的三爪鉤。有了這東西,再高的院牆也擋不住他們。”說罷,沒等鄧大慶想明白,他已折身出了正殿。鄧大慶正想跟上前,卻聽得已到了門外的黃芩說了句:“你留在此地待命。”,於是他依命停步不前了。
過了快一個時辰,尋查左、右偏殿的捕快們都已聚到了正殿裡,等著覆命。
正在鄧大慶不知如何是好時,黃芩從外面走了進來,右肩上纏著捆黑區區的,帶有三爪鉤的長索。
鄧大慶迎上去,皺眉道:“總捕頭,兄弟們說,沒能查出什麼。”
似乎已在意料之中,黃芩神色平靜道:“讓兄弟們先回去,各伺其職,你和我留在此處便好。”
鄧大慶依言下令,很快,偌大的正殿內就只剩下他二人了。
瞧著黃芩肩上的東西,鄧大慶道:“總捕頭剛才出去,就為了取這個?”
黃芩點頭笑道:“不錯。這是我從馬棚村借來的。”
鄧大慶迷惑道:“要它有什麼用?”
黃芩一邊解開長索,一邊笑道:“沒有這個幫忙,四丈高的大梁,婁宇光上不去,我也一樣上不去。”
鄧大慶這才想明白過來,興奮道:“留下那痕跡的就是村民瞧見的獨臂人,‘天璇’婁宇光?”
黃芩道:“應該錯不了。在下面我們一點蛛絲馬跡也尋不著,不是因為他掩飾的好,而是因為他根本沒有呆在下面。”
說話間,他一抖手中長索,拋向大梁,確定抓牢後,衝鄧大慶道:“你在下面守著,我上去瞧瞧。”
鄧大慶點頭道:“小心些。”
黃芩身形一躍而起,直至兩丈多高,於空中又借了次長索之力,才登上大梁。
沒等多久,鄧大慶就見他自樑上躍下,手中多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灰色包裹。
鄧大慶問道:“這裡面會是什麼?”
黃芩道:“開啟不就知道了。”
他將包裹放置在香案上,仔細開啟。鄧大慶湊過一邊。
包裹裡東西並不多,簡單的易容用品,一副假鬍子,幾件尋常衣衫,一些碎銀,還有幾張空白的路引文書。
江湖人正是利用這種空白路引文書,自行填上起、止地點,再加蓋偽造印章,便可通行天下。太祖定下的路引制度對他們並不能起到實質性的制約。
鄧大慶不解道:“這些。。。。。。?”
黃芩想了想,道:“我想,這些十有*是婁宇光劫船前留在此處的,以備事發後逃路,暫避風頭之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