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頁)
一定的含義,有時還含有一種惡意的暗示。很長時間我都吃不慣味道很厚的菜,像油炸辣椒,這種菜在中國南方,尤其在毛澤東的故鄉湖南是很普遍的。這就引起了毛澤東的譏諷,他說,“真正革命者的食糧是紅辣椒”和“誰不吃紅辣椒,誰就不能戰鬥”。當有人第一次提出,我們的主力是否應突破敵人對中央蘇區的封鎖這個問題時,他用一句毫不相干的話(我想可能是老子的話)回答說:“良皰歲更刀,割也;族皰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總之,他喜歡引用民間的形象比喻,引用中國歷史上哲學家、軍事家和政治家的格言。有人告訴我,歷來很著名的紅軍八項政治原則和四項策略原則中的一部分也是毛澤東從歷史中,也就是從十九世紀後半葉太平天國起義的口號中吸收過來的。他根據中國古代軍事著作《孫子兵法》提出了“不打無把握之仗”的原則,但在長征路上他又引用孫子的另一句話“投入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毛澤東不僅在私人談話中或小範圍裡運用這些格言和比喻,而且還把它們引用到他的講話中,並以革命的激情從中引出令人銘記的口號。我自己就經常看到,他是怎樣用這種辦法深深地影響了聽他講話的農民和士兵……李德也從博古他們那裡得知毛澤東在中央蘇區的威信:
他們知道,毛澤東在中央蘇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我們有時開玩笑說,他的影響是利用了“民眾的激情”,其實倒不如說是基於長期共同進行武裝鬥爭的傳統。這種傳統使毛澤東同農民的關係非常密切……李德同樣也從博古他們那裡知道毛澤東受到了排擠:
第四次中央全會以後,毛澤東在中央蘇區的統治地位受到嚴重損害。一九三一年中央局的建立,一九三二年在寧都召開的擴大會議,以及最後一九三三年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遷至瑞金,所有這些對他來說都是警報訊號。他的影響明顯地減弱了……
雖說初次見面時,李德跟毛澤東彼此客氣了一番,不過,由於李德完全站在博古一邊,他和毛澤東的衝突註定是不可避免的。就在李德到來不久,果真,他跟毛澤東之間,發生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爭執。李德在《中國紀事》中說:“幾乎就在我到達的同一天,傳來了黎川失守的惡訊。”他和毛澤東的頭一回交鋒,就在這“黎川失守”事件上……黎川,廣昌東北的一座縣城,靠近福建峻秀的武夷山。黎川是在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失守的。
黎川之戰,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前哨戰。
從一九三三年七月十八日到九月十八日,兩個月間蔣介石在廬山上辦了三期軍官訓練班,親自作了二十三次訓話和講課,此刻下山了!南昌,從一九三三年五月起設立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此刻變得忙碌起來。蔣介石在賽克特的謀劃下,正忙於調集一百萬大軍、二百架飛機,部署第五次“圍剿”。內中五十萬大軍用於江西,以求剿滅中央蘇區。
此時,黎川成了中央蘇區的北部門戶。蔣介石的第一步棋,便是派出陳誠的三個師——第三路軍第八縱隊第五、六、七十九師,朝黎川縣城推進。紅軍主力在朱德、周恩來率領下,正在福建跟國民黨十九路軍作戰,駐守黎川的是蕭勁光部隊。
蕭勁光此人,後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國防部副部長。一九五五年,成為十位獲得大將軍銜的將領之一。他是湖南長沙人,毛澤東的老鄉。一九二○年秋,當上海霞飛路(今淮海中路)新漁陽裡六號掛起“外國語學社”招牌時,他成了那裡的學生,跟任弼時、柯慶施有著同窗之誼。在那裡,他成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最早的團員之一。翌年,他便赴蘇聯學習,瞿秋白成了他的老師。一九二二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一日,當列寧去世時,他和任弼時等曾代表中國留學生為列寧守靈。回國後,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六師黨代表,參加了北伐。一九二七年他再度赴蘇,在列寧格勒軍政學院學習了三年。此後他回國,進入中央蘇區。此刻,這位資歷頗深的蕭勁光,擔任閩贛軍區司令員兼第七軍團政委,司令部便設在黎川城裡。在面對蔣軍三個師的時候,蕭勁光手下卻只有七十個兵!蕭勁光是這樣回憶的:
第五部分:艱難歲月公審蕭勁光引起的爭執 2
我的主力部隊已隨三軍團到福建去了,剩下一個獨立師,在敵人進攻前的一個星期又調往峭石,歸前總直接指揮。當時我手上只有一支七十人的教導隊和一些地方游擊隊守黎川。在敵人進攻的前幾天,中共又命令閩贛省委和省政府撤出黎川城。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