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3/4 頁)
情況下舉行。由此,遵義會議得以順利地批判博古、李德,得以把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削除軍權。由此,中國共產黨可以不經共產國際的批准,獨立自主地選擇自己的領袖——張聞天接替了博古。
張聞天從“雞鳴三省”的那個小村子起,實際的職務是中共中央總書記,但並沒有這樣的稱謂。這是因為自向忠發被捕後,中共中央便不設總書記。博古的實際職務也是中共中央總書記,但是隻稱“中共中央負總責”。張聞天接替他,因此也只稱“中共中央負總責”。這在當時陳雲的手稿中,就已寫得很明白:“在由遵義出發到威信的行軍中,常委分工上,決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負總的責任。”此後,張聞天還曾公開發表啟事,否認他的“中共中央總書記”之稱。那是一九三八年四月十二日武漢《新華日報》在第一版所載《張聞天(洛甫)啟事》:廣州《救亡日報》三月二十七日載有署名洛基者所寫的所謂“張聞天論抗戰諸問題”。洛基君指此稿為他在二月十二日與“中共中央總書記張聞天先生之談話”,本人特鄭重宣告:
(一)該談話發表未經本人允許,記錄內容未經本人看過,因此,本人對該談話不負任何責任。
(二)中共中央設有由數同志組成之書記處,但並無所謂總書記。
也就在那個“雞鳴三省”的小村子裡,在進行常委分工時,開始授予毛澤東以軍權。陳雲手稿中寫及:“以毛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這表明毛澤東可以著手過問軍事,雖說還只是周恩來的“幫助者”。博古呢?他在失去中共中央負總責之職後,仍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委員職務。自一九三五年二月七日起,他擔任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
第七部分:遵義曙光冒雨傾聽傳達遵義會議決議
張聞天走馬上任中共中央負總責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透過由他起草的遵義會議決議。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常委們二月五日在那個“雞鳴三省”的小村子裡剛開過常委會,翌日行軍至扎西鎮,又接著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從二月六日開至二月八日。會議由張聞天主持。史稱“扎西會議”。扎西是雲南省東北部、赤水河上游的一個鎮。從一九三六年起,那裡設立威信縣,縣政府設在扎西鎮。威信縣地處雲南、貴州、四川交界處,可謂“雞鳴三省”之縣。二月八日遵義會議的決議,在扎西會議上透過。正因為這樣,決議的標題之下,醒目地標著“一九三五年二月八日政治局會議透過”。只是由於最初找到的那個油印本,上面少了一橫,印成“一九三五年一月八日政治局會議透過”,造成莫大的歷史的誤會,使歷史學家們徒費了許多腦筋。
扎西會議透過了遵義會議決議,至此,遵義會議才算最後完成。作為遵義會議的精髓的,是遵義會議決議。研究這份決議的三種不同的“歸宿”,是頗為耐人尋味的:它被收入《六大以來》一書(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那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它是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文獻。它被收入一九四八年晉冀魯豫中央局編印的《毛澤東選集》,成了毛澤東著作,那也是說得過去的,因為它的核心思想是毛澤東的。
它又被收入一九九○年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出版的《張聞天文集》,成了張聞天著作,這也還是說得過去的,因為它是由張聞天執筆寫成的。這三種不同的“歸宿”,綜合起來,倒是說出了一個意思:遵義會議決議,是根據毛澤東的思想和觀點、由張聞天執筆寫成的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文獻。如果要說得更準確些,就是以毛澤東的思想、觀點為主,內中也包括張聞天、王稼祥、周恩來、陳雲、劉伯承等遵義會議出席者的貢獻。
遵義會議決議共分十四節,長達一萬三千餘字,是在張聞天的“反報告”提綱的基礎上寫成的。由於遵義會議決議太長,不便於以電報發往各處,於是又由張聞天加以壓縮,寫成提綱式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總結粉碎五次“圍剿”戰爭中經驗教訓決議大綱》,以“中央書記處”的名義於一九三五年二月八日發出。這一大綱與遵義會議決議內容完全一致,也表明遵義會議決議是在一九三五年二月八日透過的。
毛澤東很懂得策略,在遵義會議決議中,特地寫上“一年半反對‘圍剿’的困苦鬥爭,證明了黨中央的政治路線無疑是正確的”,即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以來的“政治路線無疑是正確的”。這樣,大大減少了遵義會議的阻力。因為在一次政治局的擴大會議上,去否定一次中共中央全會的政治路線,顯然是艱難的,組織手續上也不完備,所以毛澤東聰明地只限於軍事路線的討論,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