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是因為當時上海刀光劍影,籠罩著一片白色恐怖氣氛……
上海,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搖籃。六年前的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共“一大”便在上海舉行。此後,上海成了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大批中共高層人物,或明或暗地落腳在這座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
中國共產黨誕生後不久,決定聯合中國國民黨,攜手共同反對軍閥。
中國國民黨也作出了友善的反應。一九二四年一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一大”,孫中山以總理身份擔任會議主席,提出並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從此,國共兩黨結為盟友。眾多的中國共產黨人加入了中國國民黨。李大釗、譚平山等中共黨員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毛澤東、瞿秋白、張國燾等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點半,孫中山因肝癌不治,長逝於北京。隨後國民黨內兩雄並立:汪精衛成為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最初,蔣介石沿著孫中山“三大政策”的軌道執行。一九二五年九月,當蔣介石作為東征軍總指揮率領兵馬從廣州出發,征討軍閥陳炯明時,他的東征軍的總政治部主任便是共產黨人周恩來。蘇聯顧問幫助他制定了周密的東征作戰計劃……國共兩黨又攜手北伐。自從一九二六年七月九日國民革命軍從廣州出師北伐起,一路勢如破竹。才三個月工夫,便拿下了武漢。
武漢,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就在這裡打響。自從國民革命軍佔領武漢後,這裡便成了中國革命的中心。隨即,國民政府遷都武漢。
蔣介石卻把他的總司令部遷往南昌,他想要把國民政府遷往南昌的提議遭到拒絕。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在武漢聯合起來,跟在南昌的蔣介石相對抗。
在上海,共產黨有著頗好的基礎。在陳獨秀、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領導下,上海工人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在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經過三十個小時的激戰後,全殲北洋軍閥部隊三千人和警察兩千人,佔領了上海。共產黨由此聲威大震。
蔣介石聞訊急急進軍上海,又迅即佔領南京。
蔣介石把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糾察隊視為眼中釘。
四月十二日凌晨一時,上海在沉睡。一隊隊全副武裝、手臂纏著“工”字元號的人馬,看上去像工人糾察隊,卻突然襲擊了上海閘北、南市、滬西、吳淞、虹口等區的工人糾察隊隊部,拉開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序幕。
世上最危險的事,不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卻是原本的朋友突然翻臉,掉轉了槍口對著你。從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這天開始,在共產黨人猝不及防的情況下,蔣介石血洗了工人糾察隊,血洗了中國共產黨。於是,大批中國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人士,湧向碼頭,湧向長江輪船……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的第六天,蔣介石在南京也建立了一個國民政府,跟武漢的國民政府唱起了對臺戲。於是,國民黨一分為二:國民黨右派集結在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麾下,擁護南京國民政府;國民黨左派集結在國民黨中央主席汪精衛的大旗下,擁戴武漢國民政府。
寧漢分庭抗禮。蔣介石和汪精衛各霸一方,加上北京的以張作霖為首的北洋軍閥政府,中國一時間有著三個政府,唱起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國志”。
面對著這三足鼎立的錯綜複雜的政治局面,共產黨人思忖著該怎麼辦。
第一部分:毛澤東之前陳獨秀的領袖地位動搖了 1
武漢的氣氛,全然不同於上海。
“赤色人物”們剛剛踏上武漢碼頭,便見到牆頭到處貼著“打倒蔣介石”的標語。街上還貼著各式各樣的宣告、通電,痛罵蔣介石。
中共中央在四月二十日的宣告裡,斥責蔣介石“業已變為國民革命公開的敵人,業已變為帝國主義的工具”。由國民黨左派鄧演達、宋慶齡、何香凝等和共產黨人惲代英、林伯渠、董必武等聯名發表的《討蔣通電》,咒責蔣介石為“民眾之蟊賊”。由毛澤東領導的全國農民協會,也發出《討蔣通電》,振臂高呼:“此賊不除,革命群眾無倖存之理,國民革命亦無成功之望。”在武漢,蔣介石簡直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一時間,報界稱武漢為“赤都武漢”。從上海白色恐怖中逃脫出來的“赤色人物”,來到“赤都”,頓時揚眉吐氣。就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整整半個月——四月二十七日,武昌第一小學變得熱鬧非凡。校長王覺新早早穿上筆挺的西裝,站在校門口迎候貴客。
來的不是小學生,也不是小學教師,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