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頁)
國徽圖案立即送往中南海。
1950年6月23日,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召開,林徽因被特邀參加了這次會議。
會上,在毛主席提議下,全體代表起立,以鼓掌的方式透過了由梁思成、林徽因主持並設計的國徽圖案。
當掌聲在大廳裡迴盪的時候,林徽因激動得熱淚盈眶,她病弱的身體,已無力從座位上站立起來答謝了。
政協會議之後,他們又對國徽細部作了一些技術上的修改,由高莊把平面國徽雕塑成立體模型。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席,發出了公佈國徽圖案的命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對該圖案的說明,業經中央人民政府第八次會議透過,特公佈之。
此令。
主席毛澤東1950年9月20日這一年,林徽因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兼工程師。
開國後的第二個國慶日,病骨支離的林徽因,由梁思成、莫宗江陪同來到天安門金水橋頭。仰望著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國徽,林徽因的淚水模糊了雙眼。
那枚金紅色的朝暾在她眼前飛昇、幻化,她彷彿正沿著一條光的道路,進入虹的拱門,她傾聽到了一個聲音,那個聲音從歷史的方陣上空傳來,她的內心滲出這聲音的光芒。
沒有擁有,只有這光的召示,此刻她腳下的位置,便是世界的全部。
這是她用自己的驕傲捧出的輝煌。
景泰藍之戀
海王村古文化市場又恢復了往日的喧鬧。
進海王村公園的拱門,四周搭滿了出售古舊書籍和珍品玉器的小攤。有的扯起布棚,有的露天而設,琳琅滿目,五光十色。
舊書攤以書架作圍,從南數是榮華堂孫氏、長興書局孫氏、九經閣谷氏、養拙齋李氏、群玉齋張氏、久安堂李氏,都是小書攤。
書籍插函裝架,井井有條,經史子集,分門別類,細心的文化人,總能在這書海里淘出二三珍本。
古董攤大都設在棚子裡,所售都是珍玩玉器、古老佛像、金銀首飾之類。那些面具攤、香燭攤、箏攤,還有那些賣兔爺、賣雞毛撣子、賣空竹的小販,是進不了海王村這個大院的,便在門外設攤,紅火熱鬧地擺到廠甸。
海王村是清代燒製琉瓦的土窯,又名琉璃廠。乾隆年間,發掘出遼代柱國李內貞的墓碑,才知道是遼代的村地。
這裡從明、清兩代便是書市萃集之所,《四庫全書》總目協勘官程魚門有詩稱:“勢家歇馬評珍玩,估客攤前買舊書。”
林徽因、梁思成是這裡的常客。早在二三十年代就經常同張奚若、徐志摩、沈從文等一班朋友到這裡光顧。
這一天,她又由梁思成陪著來到了海王村。在一箇舊古玩攤上,一隻景泰藍花瓶吸引住了她,這隻花瓶幾乎同她小時候在上海爺爺家看到的那隻一模一樣,她拿在手裡仔細觀賞著。攤主是一位老人,見林徽因很喜歡這隻花瓶,便說:“二位先生還是有眼力的,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藍,別處你見不到了。就是老天利這家大字號,也撐不住,快關張了,北京的景泰藍熱鬧了幾百年,到這會兒算絕根兒了。”
林徽因買下這隻花瓶後,老人還告訴她:北京景泰藍以老天利和中興二廠為最大,都是清康熙的老廠,現在已經辦不下去了。致於德興成、天瑞堂、全興城那幾家小廠,就更加難以為繼。
回到家裡,林徽因總是想著老人的話,不禁為這種傳統工藝的命運擔憂起來。她與梁思成再三商量,決定在清華營建系成立一個美術組,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這個美術組除了原國徽組高莊、莫宗江兩名主將,還有常莎娜、錢美華、孫君蓮三個小姑娘。
如今常莎娜擔任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錢美華擔任了北京琺琅廠總設計師,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景泰藍專家之一。她們現在還經常回憶起與林徽因一起搶救景泰藍那段難忘的日子。
在美術小組第一次會上,林徽因拿出這隻花瓶讓大家傳看。這三個姑娘都感到很驚奇,這是她們第一次欣賞到景泰藍。
梁思成說:“包豪斯曾倡導過,藝術不是一種專門的職業,藝術家和工藝師之間,根本沒有任何的區別。建築、雕塑、繪畫應該構成‘三位一體’的環境藝術,三者都應該轉向與工藝的結合。”
林徽因給大家講起了景泰藍的歷史和工藝特點。
景泰藍也叫銅胎掐絲琺琅,是北京著名的特種工藝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