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李西閩、徐皓峰、鳳歌等推薦
這是一部瀰漫著文人氣質的嚴肅史學作品,卻寫得如同懸疑小說一樣引人入勝,史料典故信手拈來,名人軼事目不暇接,值得期待,更值得珍藏。一個80後的年輕人有如此功底,確實令人欣喜。
——《倖存者》·李西閩
在目前有關宋朝的同類作品中,這還是唯一一本讓我開啟閱讀後能夠清楚地知道作者的確認認真真讀過不少筆記小說的作品——她不是在翻譯《宋史紀事本末》或《長編紀事本末》。梵獅子雖是用輕鬆甚至調侃的語調講敘趙宋建國之初的故事,但這故事卻是可靠的。
——《新宋》·阿越
一段充滿戲謔、絕望、死寂、新生的時光,梵獅子以女性的睿智,解剖刀的筆法,揭示出隱藏在我們體內的宋代先人們。
——《逝去的武林》·徐皓峰
在恢宏的歷史背景下探討個體的人性,使得本書別具特色,用料十足,火候老到,有趣而耐讀。
——《滄海》·鳳歌
趙匡胤是罕見的沒有大肆屠戮開國功臣的帝王。宋代讓文人的地位尊崇達到歷史的頂峰。用歲幣換來和遼國的百年和平,也並不比漢唐的公主和親政策下作。漢文化幾乎不需要用武力來維護和傳播,強大的同化功能讓諸多入侵的外族變成歷史一隅的概念化符號。“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如果說《漢書》可以下酒,獅子這本書,則適合品茗而讀,方不負徜徉其中的宋朝妙人們。
——《職場屠龍術》·白衣卿相
和讀者一樣看慣了男子對歷史指指點點,突然換成一個80後的mm侃侃而談,不免先吃一驚,然而更吃驚的應該還是通讀全書後……
——《宅是一個人的狂歡》·餘一梅
《新宋》作者阿越序
在上個世紀前葉,中國近代以來兩位足以用“偉大”來形容的歷史學家,給大宋王朝下了兩個著名的論斷,一個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另一個說兩宋王朝乃是“積貧積弱”的“文官政府”。
這兩個論斷命運迥異。前者幾乎只有少數歷史學者還記得曾經有這麼一回事,而後者亦被割裂,只剩下“積貧積弱”四個字,伴隨著1840年以來纏繞於中國人心裡快兩百年的悲情意識,藉助著《說岳》、《楊家將》等演義小說、民間戲曲留下來的文化意識片斷,直到今日,在中國仍然深入人心,幾乎構成兩宋的“歷史符號”。
兩宋與晚清一樣,是今日絕大多數之中國人都不太願意提起的時代。人們喜歡的是漢唐雄風,兩宋在人們的心目中,不過是苟延殘喘地延續了三百年,而對於我們這個擔負了一百多年或者三百多年的屈辱歷史的民族來說,回憶那個時代,實在太容易勾起民族潛意識裡的悲情。即使完全不讀歷史書的人,也知道岳飛的故事……而但凡還記得中學歷史的國人,對於宋朝“歲賜”也一定印象深刻,再也沒有比我們對割地賠款更加深惡痛絕的民族。
至於文學愛好者們,也許有人不可救藥地喜愛著宋詞,但這正可當成宋朝“文弱”的一個證據,而誕生於宋朝的“理學”,則更被人們普遍視為中國在近代衰落的重要原因……
同樣,也在上個世紀前葉,準確地說是1910年,在隔壁那個經歷過明治維新,正磨刀霍霍準備實現其帝國野心的國度,一個在後世享有崇高學術地位的歷史學家內滕湖南,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他的著名學術觀點——“唐宋變革論”。那篇將唐朝視為中世紀的結束、宋朝視為近世的開始的學術論文,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深刻影響著除了某些中國史學者的歷史觀。
從此,有了另一個宋朝。
這個宋朝,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昌明,它處在華夏文明演化的關鍵路口,政治、軍事、文化、思想、商業、農業、科技……幾乎每個方面,它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變化。當你用“屈辱”與“失敗”來描繪這個宋朝與異族的關係時,會讓人覺得那是一種幾乎不可忍受的膚淺。它的結局的確以失敗告終,但在它失敗的廢墟下,卻掩埋著無比珍貴的財富,等待我們撥開悲情的迷霧後去發掘。
實際上,在中國研究兩宋的學者中間,這樣的工作也已經進行了快三十年,只是,無數發掘出來的珍寶,它們的外表依然是看起來枯燥無味,令絕大多數人望而卻步的學術論文、著作。
並不如外界所想象,在今日之中國,其實既不缺乏踏踏實實、安於清苦、致力於學術研究的學者,也不缺乏求知若渴、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