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4/4 頁)
書,再次返回去。趙匡胤說你還是為了符彥卿的事吧,趙普說不是,然後奏報其他的事,完了之後,從懷裡將任命書掏了出來。
趙匡胤一看怒了:“我就知道你小子會這樣!你為什麼非要懷疑符彥卿呢?我待他很不錯,難道你覺得他會對不起我?”
趙普也是被逼急了,張口來了一句:“陛下您為何對不起周世宗了?”言下之意是說:柴榮對你也是榮恩有加,為什麼他一撒手人寰,你就迫不及待反了?
這一句一下擊中趙匡胤的軟肋,他沉默良久,把詔書收了回去。
趙普這一次之所以迫不及待反對,除了“釋兵權”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因為符彥卿是時任開封府尹的趙光義的岳父!當然,這句話他沒有說破,相信此時趙匡胤已經隱約感覺到了,趙普有另一套想法。
把這些位高權重之人趕出去當節度使,也只是第一步,唐末藩鎮割據的弊端教訓太深刻了,不能再讓他們擁兵自重,形成自己獨立的小王國。
所以,各地的節度使們每天早上一起來,就得關心一下中央的政策——新的法律條文層出不窮,一天不學習,搞不好就犯了路線錯誤,實在危險。
趙普說過,“臣強君弱”是社會動盪的根源,那麼就剪一剪各地藩鎮的利爪吧,當然要慢慢來,太著急了恐怕適得其反。
太祖兩手抓,兩手都很硬,在釋兵權的同時,削奪藩鎮的動作就已經開始。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十月,下令原來由將吏擔任的兩京軍巡及諸州的馬步判官改由文人來擔任,其任免由吏部決定。太祖這樣做,是不是正如後來的光頭朱元璋所謂的“馬上得天下,馬上不能治天下”,要重用知識分子,實施“科教興國”?
非也!
趙匡胤對文人的態度是很複雜的,一方面他知道治國離不了文化,另一方面,又覺得文化再好,也不能打天下,所以他對文官是一邊鄙視,一邊大加重用。在一次談話中他這樣說:“任命一百個讀書人,即使他們都為非作歹,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