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他對文官是一邊鄙視,一邊大加重用。在一次談話中他這樣說:“任命一百個讀書人,即使他們都為非作歹,也不如一員武將的危害大!”
當初御駕親征去###老流氓李筠,趙普請求隨行,趙匡胤嘿嘿一笑說:“趙普也會打仗啊?”還有一次,趙匡胤指著朱雀門問趙普:“為什麼在‘朱雀’後面還要加一個‘之’字?”趙普不知是計,恭恭敬敬回答說:“那個‘之’字是語助詞。”
趙匡胤小聰明得逞,輕蔑一笑說:“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到後來趙普登上相位,吳越王錢俶為了討好這位高官,給他送了十瓶子海鮮,趙普也沒有在意,只把信看完,東西就放在廊下。這時太祖又出其不意來了,看到瓶子問這是什麼,趙普說吳越送來的海鮮,太祖說好啊,我看看。
一開啟瓶子,登時兩人眼睛都睜不開了,金燦燦亮鋥鋥的十瓶瓜子金!趙普始料不及,他大驚失色,急忙跪下請罪,說自己不知道是金子,否則早就拒絕了。太祖也是有錢人,隨意擺擺手說:“送來了就收下吧。”
末了,又用不屑的口氣加上一句:“他還以為國家大事都是你們這些書生做主的!”
設想一下,如果這十瓶金子不是送給趙普,而是禁軍中的某個將領,會是什麼結局?毫無疑問,斬立決!即便是親弟弟趙光義身上發生這事,最起碼也得流放。
與對文人的放任和輕視不同,趙宋王朝對武將的猜忌與防範簡直到了變態的地步。乾德五年二月,有人上告說,殿前都指揮使韓重贇私取親兵作為心腹,趙匡胤勃然大怒,立刻就要下令殺掉韓重贇。
第三章 匡胤同志二三事(10)
虧得趙普上前代為緩頰勸說:如果因為別人說壞話就被殺掉,以後還有誰敢做陛下的將帥?趙匡胤這才作罷,同樣,把韓重贇趕出去當節度使。
韓重贇是誰,他是當初趙匡胤的“義社十兄弟”,遭遇都是如此,趙匡胤對其他武將的防範之嚴可想而知。
當然,在趙匡胤這一朝,問題不算很嚴重,因為趙匡胤本人便是卓越的軍事家,在軍中很有威望,所以他大力鉗制的是禁軍和節度使,對邊將則十分寬容。
但是,趙匡胤的繼承者,包括他的寶貝弟弟趙光義,“一蟹不如一蟹”,帶兵打仗一塌糊塗(毛主席評價宋太宗:“此人素不知兵!”),所以對邊將也是防意如城,帶兵的將士在外處處受到牽制,當然軍力衰微,不亡也難!
插一句題外話,這個“一蟹不如一蟹”的出處,便是前面提到的陶谷陶學士,趙匡胤一貫對此人不爽,所以從不重用。
陶谷感覺十分委屈,就溫婉地提出來:我長期為聖上您起草詔書,功勞也不小啊。
趙匡胤用鼻子笑笑回答:據有些同志反映,你起草詔書,就是把前人的詔書隨便改一改,換點新鮮東西而已,在我看來就是“依樣畫葫蘆”。
被誣衊後,陶谷很生氣,但也沒辦法,只好寫了前面那首著名的“葫蘆詩”!這首詩不光在國內傳播,不久連外人也知道了,包括吳越王錢俶。
後來陶谷作為使者出使吳越,錢俶也是好意,請他吃最大個的梭子蟹,海鮮是好東西啊,陶谷吃得很開心,就問起來:“你們這裡還有沒有別的螃蟹?”大國使者有要求,哪敢不從,錢俶急忙命人展示很多別的品種的蟹,最後上來的是一種最小的蟛蜞。
陶谷一看蟛蜞的小樣,忍不住呵呵笑了,嘲諷道:“真所謂一蟹不如一蟹。”這句話多扎耳啊,明顯是諷刺吳越國力日漸衰微,國主一任不如一任。錢俶敏感的心靈受到創傷,但也不敢當面翻臉,趙匡胤虎視眈眈,正找藉口出兵呢。
怎麼辦,不能白白受辱!
錢俶國力弱,但不代表腦子差,眼珠子一轉計上心來,吩咐廚子做了一道“葫蘆湯”端上去,然後十分誠懇地告訴陶使者:“我們先王在世之時,最喜歡這道羹,這些廚子也不會幹別的,就只能有樣學樣,依樣畫葫蘆做了一點,您嚐嚐?”
陶谷氣得直翻白眼,但也無可奈何。關於大宋使者出使諸小國,還有一些其他的趣事,也還有妙人陶學士的分,說到諸國之時再細細談。
繼續說削藩之事。
天下之事,何者為大?對皇帝之外的人來說,最大者,當然莫過於法,所以一系列的政策都要以法令的形式來頒佈。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三月,朝廷收回了死刑稽核權,節度使們不能再隨便對屬下實行大辟(死刑)。開寶三年(公元970年)重申該命令,並且